自2020年1月全球爆發新冠肺炎 (COVIC-19) 以來,草莓田的公園講故事活動 -「故事公園氹氹轉」已暫停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其後,當疫情稍為緩和時曾進行過四場公園講故事。然而,基於遵守防疫指引,所以講故事時都需要戴上口罩。戶外公共空間干擾多,再加上戴了口罩,導致故事姐姐在演說故事時都感到非常吃力。意外地,小朋友和家長的反應卻比預期的熱情和投入,此情此景令我回憶到2015年由澳門文化局資助,草莓田藝術教育工作室舉辦長達九個月連續性的 「故事公園氹氹轉」。

嘗時定期每月兩次進駐北區特定的公園或休憩區,期望利用一系列漸進式的互動活動能跟北區的小朋友建立一個互信友好的關係,從而發掘有關把戲劇表演藝術推廣至社區的可能性。活動的對象主要是北區公園內一群喜歡流連在公園內玩耍又不喜歡進入圖書館或社區中心的小朋友。

當時的目標是希望藉著閱讀繪本故事所提供的現場口語互動、扮演活動、歡樂氣氛,或事後的延伸話題,激發小朋友的表達能力及豐富其想像力。繼而鼓勵小朋友由被動的聆聽故事者轉化為主動的講故事者;當小朋友習慣了口語表達故事的方式後,故事姐姐引導和啟發小朋友嘗試運用其肢體動作和聲音來進行故事戲劇創作。最後,透過欣賞彼此的故事戲劇,培養小朋友對審美的感受力。

在這計劃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許多「事實」,這對草莓田於日後的公園講故事活動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有兩個「事實」最令我難忘。第一個「事實」 – 小朋友們從遠處見到故事姐姐走進公園時,他們便會興高采烈地走近問:「係咪講故事呀?係咪嚟講故事呀?」然後趕快坐在由故事姐姐舖好的地蓆上準備聽故事。第二個「事實」 – 小朋友們從遠處見到故事姐姐走進公園時,他們便會站在遠距離問:「係咪講故事呀?今日我吾聽,我要去玩呀!」然後秒速走到遊樂場去玩。

上述兩個「事實」證明了小朋友是知道我們進駐公園的目的,大部份在公園裡的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然而,有時候會有小朋友不想聽故事。就小朋友的一句「係咪講故事呀?今日我吾聽,我要去玩呀!」,我們作出了檢討,最後發現:

每月進駐同一個公園兩次,每次兩小時,這可能對小朋友來說比較頻繁和時間較長。因此,建議改為每月一次,每次故事時間約45-60分鐘,聽故事期間容許小朋友隨時加入或退席。因為小朋友原本到公園就是想在戶外走動和玩遊樂場的設施,我們不應該因為想他們參與故事活動而減少他們在公園玩耍和放電的機會。

我相信唯有透過持續的實踐,才會有機會發現更多的「事實」。

2015年「故事公園氹氹轉」的傳單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