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大埔》2023-24
應用劇場@社區藝術月
論壇劇場工作坊學員總結演出
《窄屋之光》
2023年3月16日﹙星期六﹚
第一場 2:00 p.m. |第二場 7:30 p.m.
2023年3月17日﹙星期日﹚
第三場 2:00 p.m. |第四場 7:30 p.m.
大埔藝術中心黑盒
《聽說大埔》應用劇場@社區藝術月
《聽說大埔》計劃已於大埔紮根兩年,致力於區內展示應用劇場來探索個人與社區故事如何訴說、傾聽、展現、詮釋,鼓勵大眾透過社區藝術手法連結其他人共同進行「社區聽說」,營造社區分享文化。第三年的《聽說大埔》,我們繼續以應用劇場推廣「如何聽、怎樣說」的理念,進一步將社區藝術帶入大眾日常生活的小社區,建立更深刻的連結。
來到本年度計劃尾聲,我們集結學員的成果展演,以及過往學員演出、專業劇團演出、實踐分享講座和體驗工作坊等,策劃「應用劇場@社區藝術月」,讓大埔街坊感受濃厚的社區藝術氣氛,以藝術連結彼此,進一步感受「聽說文化」!
《窄屋之光》
《聽說大埔》2023-2024論壇劇場工作坊的學員,將以論壇劇場,與大家一同探討有關貧窮和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議題,究竟面對貧窮、處於貧窮,青少年該如何自處?他們又正在面對何等的壓力?我們又可以做些甚麼?讓我們一同於行動中展開對話吧!
注意事項
1. 本劇含少量粗俗用語,敬請留意。
2. 如遇特殊情況,主辦機構保留更換節目及表演者的權利。
3. 節目內容及資料並不反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意見。
場刊目錄
- 製作團隊名單
- 藝術統籌的話 — 歐怡雯博士
- 編作導演的話 — 鄭鳳玲
- 製作團隊簡介
- 學員感想
1. 製作團隊名單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製作:香港教育劇場論壇
藝術統籌:歐怡雯博士
編作導演:鄭鳳玲
佈景、道具及服裝設計:張力行
音響設計:李馬弟
平面設計:二燃工作室
助理燈光設計及程式員:葉澍陪
創作演員:司徒玉群、李妙萍、宋紀常、吳海燕、何雩晴、周莉而、林禮康、林家瑜、高梓喬、陸秀玲、張立基、馮伽熺、黃少英、練國、蕭翠萍、謝伯聰、譚加穎
舞台監督:潘若盈
助理舞台監督:孫海鈴
音響控制員:賴栢榮
監製:吳泳鍶
課程統籌:陳子欣*
市務統籌:游嘉欣**
*藝術人才見習配對計劃2023/24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藝術行政人員實習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2. 藝術統籌的話—歐怡雯博士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TEFO舉辧「聽說大埔」已經步入第三年的尾聲,我們今年介紹了兩個新的應用劇場展演形式——論壇劇場及說故事劇場,繼續透過故事來連結社區大眾。應用劇場運用戲劇藝術作為載體,讓參加者在不同形式的框架中參與互動,從個人生活中積累及在社群中「聽」來的故事,以身體感官去探索、發想及創作,過程中凝聚自我或與他人的對話,在歷程之中滋養彼此。
今年的兩個總結演出為我們再次展示了應劇場如何聽?怎麼說?論壇劇場的參與者由自身關注出發連接到團體的共同探究議題,這種應用劇場形式的目的不單單為了要訴說一個社會故事,而更重要的是讓賦以「觀演者」身份的觀眾仔細聆聽這些故事,將探索付諸於行動之中產生對話。說故事劇場以身體作為主要的演繹媒介,以動作、聲效及善巧地運用空間將故事呈現出來,說書人與故事相互結合,傳送給觀眾。
TEFO推動的社區應用劇場藝術強調「藝術市民」的概念,希望大眾藉著學習不同手法,培養自身的創造和想像力,再將這份力量化作回饋社區的禮物,以「傳遞開去 (PAY IT FORWARD)」的精神好好地連結社區。應用劇場是以人為本,以行動為本,我們相信社區藝術不止於藝術學習、工作坊中的培訓或總結演出,而是樹人的培育,透過聽說故事,養出對社區的關懷。TEFO分享應用劇場,猶如栽種,手法授予參與者,參與者給予社區,接力的送贈,作為策劃者的我們希冀,套用句老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希望今天到來的你,喜歡今年收成的花朵。
3. 編作導演的話 — 鄭鳳玲
首先,我要衷心感謝TEFO的同事們,給予我們無限的支持。同時也感激能夠與所有學員一同體驗這場既刺激又放鬆的「共創」過程。這是我在帶領論壇劇場逾十年來首次開放劇本修訂給所有學員參與,對我來說意義深遠。
我堅信,創作並非僅僅是藝術家的專利。然而,要激發所有學員都擁有創作的慾望、能力與熱情並非易事。因此,能夠與這樣一群充滿創造力的學員共同進行編作,我感到格外興奮。而其中最令人滿足的是,看到很多學員透過參與修訂文本,能更全面地理解整個劇本,或在文字藝術上獲得更深的體驗,進而更能欣賞戲劇藝術的美妙。我們現已完成故事上半部的創作任務,而下半部的故事,則需要與你們一起共同創造。
我期待著與你們攜手建立一個真誠分享、用心聆聽的溝通平台,讓每個人都能勇敢地試驗內心的想法,共同創造主角的結局。
4. 創作團隊簡介
藝術統籌 歐怡雯博士
澳洲University of Melbourne教育研究所藝術及創意教育部博士,英國University of Exeter戲劇系應用劇場碩士,應用劇場工作者及研究員。過去近二十年來在兩岸三地與不同學校及關注不同社會議題的團體,進行有關應用劇場教學、課程設計、教師和工作者培訓、社區戲劇計劃、教育劇場演出及研究發展等工作。
2007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六屆「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大會」擔任學術委員會聯合主席、「戲劇教育會議2015」學術委員會成員及北京2020舉行的第十屆「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大會」擔任國際顧問團成員。曾為香港藝術學院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專業文憑課程校外評審專家及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顧問小組成員(2017-19)。譯著有《開始玩戲劇11-14:中學戲劇課程教師手冊》、《酷淩行動:應用劇場手法處理校園霸淩與衝突》、《欲望彩虹:波瓦戲劇與治療方法》及《戲劇的世界:過程戲劇設計手冊》。
2009年底獲澳洲墨爾本大學頒發獎學金,修讀應用劇場博士研究課程,主力成人教育、應用劇場導師培訓、社區劇場培訓、中國民間組織能力建設研究專案,博士論文《探索應用劇場於中國NGO工作者能力建設的潛能》乃首位華人榮獲2018年度美國戲劇教育聯盟協會(AATE)傑出論文獎。2015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校園戲劇研究中心及應用劇場與表達性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委任為專家顧問。她現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演藝專責委員會社區小組成員。研究興趣包括應用劇場創作與美學、戲劇教育課程、社區戲劇實踐與應用,藝術教育、NGO工作者能力建設。
監製 吳泳鍶
編作導演 鄭鳳玲 Grace
佈景、道具及服裝設計 張力行
主力於設計工作,曾參與多個職業、業餘劇團及商業機構之舞台製作,亦參與各項後台製作工作,曾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舞台設計及香港小劇場獎最佳舞台效果。作品有:香港教育劇場論壇《大埔.外賣到》、《大埔現在過去識》;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留下來的旅程》;國際綜藝合家歡2022《動物去咗邊?》;影話戲《我的50尺豪華生活》、《赤城頌》;另類體驗劇場《尋找認真關係》;音樂劇作《唔爭唔知天台好》;糊塗戲班《二人候》;翔揸劉灘&Showalker主辦:《翔揸劉灘 之 潮潮的吹》;壹團和戲《大根髮絲》。
音響設計 李馬弟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舞台音響設計及音樂錄音。 近期設計的演出包括:大細路劇團《砵砵車的一生2023》、《三隻小豬非一般的故事》、製作劇場《彎彎月兒》、劇場空間《太雛有道》、iStage《超齡發夢王》(重演)、Priscilla Lai《尋找失去》、香港兒童音樂劇團《Plan d》等等。畢業後與不同藝術團體合作,為各類型表演作音響設計及音響控制,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6. 學員感想
高梓喬 (Angela)
譚加穎 (Janet)
今次係第一次成為舞台劇嘅演教員!由劇本構思、編寫、排練都收獲滿滿。三個月嘅時間,有好多令人感動、喜悅、深刻嘅時刻。
林禮康 (Bun)
想當初懷著若驚若喜去參與,要完成28節的確是不容易,每節卻都有新發現:論壇劇場的聽講演、由思考受壓迫者起創作,到排練過程點滴轉化成演出,也有幸與Grace 以至同學各帶著睿智、才華、衝勁以至故事來到當中,共冶一爐,期望透過觀演結合,對貧窮、青少年、精神健康等社區大小事帶來探索的空間。最後衷心感謝Grace 細心教導, Wincy 同Gigi 全程陪伴支援,TEFO 致力推廣應用劇場教育予我們大眾。
何雩晴 (阿晴)
論壇劇場同一般戲劇演出嘅不同之處,就喺作為觀眾嘅你都可以參與其中,令主角的結局有所改變。好期待你的參與~作為社會嘅一份子、每個人都相互影響、恕不能獨善其身。邀請你都行前一步,為香港呢個地方做微小嘅改變!
感恩可以參與今次嘅論壇劇場!同大家一齊探討議題、同創作劇本真係好開心~好感謝超級專業導師Grace用心嘅教導、仲有感謝Caring 嘅Staff Gigi、Wincy幫手協調大大小小嘅事、更加唔少得要感謝台前幕後嘅工作人員!Thank you!
司徒玉群 (玉群)
感受:參與戲劇演出多年,首次學習用身體說故事,感覺很新鮮及很好玩,擴闊了自己的思想空間及創作的可能性,是難得的經驗。此外,亦很享受排練過程,大家合作愉快!
宋紀常 (Sam)
本人十分之感恩可以參加今次劇場訓練,富有趣味性、教育性和成長性,治療療癒感覺。此外過程中體驗心理劇和社會劇的風格。我之前未有過像今次如此豐盛收穫。此外,導師及團隊合作無間,照顧整體及個別差異近乎完美😍
吳海燕 (Mia)
陸秀玲 (小鹿)
首次接觸論壇劇場, 是我全新的體驗。學習項目,涵蓋範圍周全而細緻,透過遊戲互動,集體即興創作等訓練,逐漸加强多種感觀察覺能力,肢體形態功能,聲音表達層次不同。 憑同學們的生活經驗,蘊釀出共同關心的題材「窄屋之光」,鄭鳳玲老師悉心教導這群門外漢, 同學們雖然懵懂也悉力以赴,效果如何?由觀眾說了。 如果由觀眾你去扮演某特定角色,可隨意發揮, 就可以轉化出另一個結局了,這就是劇場論壇的魅力所在。
周莉而 (Ruby)
馮伽熺 (伽熺)
過程中最深刻是老師對教學共創的堅持和信任。Grace連月來用心令全體同學經歷完整又温暖的創作過程,從101 肢體/語氣表達,一人一筆畫作喻創作夥伴關係,從討論議題到交心分享,事情從一開始就不只是關於表演,我們這群人的故事由創造開放平等的safe space作為土壤開始。當然缺少了同學的貢獻,這戲也沒得唱。互相照顧(温暖牌零食),不吝嗇欣賞和肯定大家(還有搞笑),各種大方的個人分享和創作嘗試,我們都體會了彼此的純真和獨特,一同樂遊在宏觀與細緻,靈感與分析,張狂與冷靜之間。感謝各位讓我發現過往設計經驗與社區論壇劇場的異曲同工之妙,TEFO團隊 Wincy,Gigi,Tracy和更多幕後同事的努力更是功不可沒。
蕭翠萍 (Apple)
黃少英 (Peggy)
謝伯聰 (阿蟲)
我感到非常榮幸和開心有機會參加今次論壇劇場工作坊。多謝導師Grace帶領我們去創作一個實況的短劇,然後給會眾用話劇方式來表達他們如何處理論壇劇場的創作短劇所帶出要解决的問題。眾學員透過工作坊能夠彼此認識大家更多的性格和大家透過不同的遊戲和討論來創作短劇。這個過程既充滿樂趣又感到艱辛因為大家在分組參與創作時,都往往對創作存著不同的意見,但大家都願意虛心聆聽其他學員的意見,並存求同存異的心態來達成短劇的創作。我感覺到既興奮又緊張,最後將短劇呈現在會眾面前去討論和分享劇中的問題。
李妙萍 (Anna)
練國 (練師傅)
張立基 (NK)
林家瑜 (Julia)
《聽說大埔》
藝術,就在你身邊。
康文署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太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及香港青年協會大埔青年空間合作,在大埔區推行「十八有藝」社區演藝計劃,透過可延續及深化的活動在區內推廣表演藝術,讓市民觀賞之外,更可以參與其中,親身體驗藝術如何令大眾與社區更有活力。《聽說大埔》計劃已於大埔紥根兩年,致力於區內展示應用劇場來探索個人與社區故事如何訴說、傾聽、展現、詮釋,鼓勵大眾透過社區藝術手法連結其他人共同進行「社區聽說」,營造社區分享文化。第三年的《聽說大埔》將繼續以應用劇場推廣「如何聽、怎樣說」的理念,進一步將社區藝術帶入大眾日常生活的小社區,建立更深刻的連結。
香港教育劇場論壇
成立於2002年,致力推動戲劇教育及應用劇場的發展,連繫業界與國際同業交流及對話,以藝術推動社區發展。我們相信戲劇是多元藝術媒體,能夠應用於社會不同界別與範疇,藉由參與不同形式的應用劇場/戲劇教育活動,將藝術、文化與生活結合。除了培育人們對戲劇藝術的興趣外,TEFO更重視在過程中人們對自己、他人、社會,以至世界有更深入的連結及理解,提升人文精神及藝術素養,令應用戲劇成為個人及社會轉化的力量。
主辦
藝團
支持機構
支持機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