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就在你身邊。

康文署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太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合作,在大埔區推行「十八有藝」社區演藝計劃,透過可延續及深化的活動在區內推廣表演藝術,讓市民觀賞之外,更可以參與其中,親身體驗藝術如何令大眾與社區更有活力。

《聽說大埔II》繼承去年的精神,本著與社區大眾一起探索個人與社區故事的關係,在過程中尋找如何訴說、如何傾聽、如何展現、如何詮釋的法門。在今年延伸的大埔「社區聽說」之旅中,我們將會再深入社區,向街坊蒐集專屬大埔的人和事,整理創作成回饋社區的巡迴演出。除此以外,今年亦以「紮根」與「多元」並行為主軸,進一步推動社區「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形式,將分享與聆聽的文化於社區中深化實踐,同時也拓展至跨代際交流。此外,計劃亦新增面具及形體工作坊,希望可以為社區人士介紹更多不同的應用藝術手法,撒下更多藝術義工種子,讓藝術在社區發芽。

Follow聽說大埔FB&IG,接收計劃最新消息▸ 聽說大埔 Facebook聽說大埔 Instagram

觀賞計劃簡介▸ 計劃簡介全年回顧及藝術導師、學員分享 

 

 

2022年6-7月▸外賣吹水會

《大步.往此處》創作團隊主動到訪大埔的不同社區組織和機構,透過戲劇習式及劇場遊戲等形式,與大埔街坊「傾下偈、吹下水」,暢談大埔古今風貌。 ▸活動回顧文章

2022年8月▸《大步.往此處》社區巡演

創作團隊把「外賣吹水會」收集回來的故事與資料經整理後,創作成社區劇場演出。除了編導及創作演員外,我們更招募了街坊演員,讓在地社區人士有機會透過與專業劇藝團隊的互動,分享他們對大埔的認識與學習以應用劇場來表達情感,與大眾分享。 ▸演出場刊

 

 

2022年6月▸一人一故事劇場︰示範演出

「一人一故事劇場」是《聽說大埔II》的核心活動之一。為了讓大埔街坊更加了解「一人一故事劇場」這一藝術形式,我們邀請了「言遇劇團」同「埔谷鳥劇團」進行示範演出,為《聽說大埔II》全年活動打開序幕。 ▸回顧短片﹙第一場﹚▸回顧短片﹙第二場﹚

 

2022年7-8月▸一人一故事劇場︰跨代連結工作坊及聯合展演

我們首次舉辦一人一故事劇場跨代連結工作坊,希望將一人一故事劇場文化帶給兩代﹙兒童、長者﹚交流,藉此增進兩代之間的和諧溝通。工作坊分為兒童、長者兩組,首四節課堂入面,兩組會分別上課,再於第五節合組上課,最後再進行聯合展演。 ▸活動回顧文章

 

2022年9-10月▸一人一故事劇場︰基礎工作坊及公開綵排

延續《聽說大埔》的社區種子藝術義工培訓,本年度我們繼續舉辦「一人一故事劇場」基礎工作坊,教授更多學員一人一故事劇場技巧,培養他們深度聆聽的技巧和分享文化,感受即興劇場的樂趣。 ▸ 工作坊回顧短片

 

2022年10月▸一人一故事劇場︰學員社區巡迴展演

一人一故事劇場基礎培訓的學員經歷了12節培訓後,將一人一故事劇場帶到區內不同地點,聆聽及演出區內不同人的故事,以凝聚及鞏固地區居民的關係,記錄及傳遞大埔區獨特的生活文化。

 

 

2022年10-12月▸面具工作坊

大埔地標「八仙嶺」取意於八仙的傳說,八仙分別象徵「男、女、老、幼、貧、富、貴、賤」。面具工作坊以此為創作主軸,藝術導師除了教授學員面具藝術的知識外,還帶領學員深入大埔社區,搜集創作意念和物料,進以製作出獨一無二,象徵大埔八個面向的手持面具。

 

2022年12月▸《四方八面》面具展覽及導賞

《四方八面》面具展覽展出了由面具工作坊的學員,所製作的八個手持面具。學員以「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八個角度出發,透過不同物料的象徵,拼湊出八個代表大埔社區,獨一無二的面具!展覽當天,學員更以戲劇、歌唱、說書等互動形式,生動地向觀眾介紹八個面具。

 

2023年2-3月▸形體工作坊

形體工作坊以八個大埔地標﹙碗窰、香港鐵路博物館、富善街、船灣淡水湖、香港回歸紀念塔、林村河、廣福橋、八仙嶺 ﹚為主題,學員跟隨藝術導師在這些地方觸碰過去,觀照當下。透過街上考察、紀錄、進行詩歌與戲劇創作、在排練室排演,學員在過程中探索自己的身體,以及自己的形體演繹與其他共演者的關係,以形體藝術展現他們所見所感的社區。

 

2023年3月▸《八感段段》形體演出暨分享會

《聽說大埔II》形體工作坊的學員,跟著藝術導師遊走及穿梭大埔八個著名地標,細味段段歷史、故事、情懷,連結今天的大埔,再以形體演出呈現專屬此地的「感覺」。▸演出場刊▸活動回顧短片

主辦

藝團

支持機構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