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與了一個青年服務機構的活動,與一群中學生以戲劇方式進行生涯規劃。回顧還在機構擔任社工的往事,我經常與學生一同使用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或運用正向心理學的 24 個品格強項,協助他們發現潛力和興趣,從而發展未來的職業路向。雖然我一直認為生涯規劃不僅僅是這些,但實際上,我們在這方面的可以深入探討的空間有多大呢?我會形容為「半桶水」的青年服務內容,我們這些工作者確實需要好好反思。

再者,隨著時代變遷,許多過去關於職業的概念已經不再適用。例如,之前我們可能談論 YouTuber,但現在這已逐漸淡出。人工智慧(AI)的興起更是重新定義了我們對工作的看法,想像一下,與你交談的可能不再是真人,而是由數據推疊而成的虛擬存在。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如何與學生討論生涯規劃?

帶著這個問題,我走進了那個生涯規劃活動中。雖然我心中有一個大致的框架,知道至少我可以提供一些活動給參加者體驗,但身為只能與他們見面一次的大人,我更想從他們身上開始,而不是由我設計的內容開始。因此,我與這班中學生輕鬆交談,了解他們來自哪所學校,請他們分享一下自己的學校生活,讓我對他們先有多一些認識。然而聆聽後卻發覺,有些事情似乎一直未變,他們對未來的想法仍然集中在考好中學文憑考試。我當然理解,學校花大部分時間訓練學生應對考試,其他人生總總似乎變得次要。

到正式進入主題時,我引入了一個戲劇故事作為今次討論的框架。至少,我希望這不會變成辯論賽、通識口試或哲學討論,而能保留一些戲劇距離,讓他們更好地進行創作或體驗。我提出的故事很簡單,就講述一位主人翁,阿文,生活在科技大發展的時代,人類終於可以移民火星。然而,這只是一個開端,就像 iPhone 推出第四代一樣,是一次科技突破,也有機會平穩發展一段時間。因此,作為一個平凡人,也有機會去火星,即使名額有限。政府宣布三年後,只要符合條件,就能申請前往火星發展。在這樣的社會中,阿文身處中學階段,充滿各種可能性,需要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決定。我讓參加者做一些定格的創作,讓他們想像阿文的生活。在展現阿文種種片段中,也開始為他加插情節,說道他只需下定決心,就能申請去火星。接著,我扮演阿文,展現他內心的另一面,他正為是否前往火星而煩惱。他希望能在那裡有新的發展,發揮所長,但同時也明白火星是一個新興市場,沒有前人的經驗,需要他作為先驅去冒險,也可能面臨失敗。

於是,參加者既扮演阿文的朋友,共同討論他的困擾,然後再以真實的身份進行小組討論。最終,他們扮演阿文的心聲,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這樣的身份轉換促使參加者有一個具體的情景進行討論,同時又可以分享個人看法。我聽到了許多寶貴的聲音,有人表示安穩更為重要,按著現有的做法一步步努力;也有人持相反意見,認為該嘗試一切,失敗後再調整,抓緊時機更為重要。

最後,當投票時,大約 80%的參加者認為安穩較重要,堅持現有的生活方式;而20%則認為應該勇於嘗試,抓住機會。這些討論反映了不同的價值觀,同時也回應了當今世代的情況,議題包括探討了是否移民?創業還是打工?追求個人興趣或是回應父母期望?一個故事,原來可引申這麼多深入討論。

在活動尾聲,我告訴他們,無論他們日後做出什麼決定,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在這個時代,很多事情已不再是非黑即白,只有自己開拓和創造的世界,一切的意義都要交由自己去賦予。這次的戲劇活動成為了我們討論起點,引導大家深入思考。

這就是我這次的生涯規劃活動,沒有提供答案,卻留下了問題,希望年輕人能夠自我反思,但我相信他們的智慧,終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最後,我必須補充一點,作為現在擁有自己公司的老闆,對於邀請我工作的機構而言,我只是眾多服務之一,因此對於「生涯規劃」的內容或有更多的彈性。如果回到過去,我站於機構立場,受制於學校或基金金主的要求,可能便沒有這麼多空間和學生進行這樣的討論。對於在前線的社工或老師,未知我的觀察是否合適呢?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