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壽司店裡,子女把椅子搖晃著說:「幾時食得呀?好悶呀!」

這個情境對於父母來說應不會感到陌生。特別當子女年紀尚小,就越容易遇上很多「等得不耐煩」的情況。所以,有經驗的父母都常帶備一些玩具、繪本、畫具等物品給子女在等待的時間看或玩,避免他們因無所事事而吵鬧或四處遊走而影響別人,也免得自己生氣或丟臉。

但倘若,有一次外出時子女忘了帶備他們喜愛的消閑用品,你又會如何處理呢?

1) 將智能電話遞給子女
2) 嚴厲警告他們,若不能坐好耐心等候,稍後就只有捱餓的份兒
3) 耐心解釋及鼓勵子女應耐心坐著等待
4) 未知如何應對

你會選哪種方法去應對呢?為什麼?你可有發現不同策略會產生什麼不同的果效?

選1的家長會說︰因為等待的時間不會太長,而且我又不是慣常將智能電話給子女使用,一次半次也不會太傷眼睛吧!這樣子女開心,我又不用生氣,大家都能相安無事。

選2的家長會說︰我的子女年紀尚小,應不會有膽反抗。況且,外出携帶消閑物品是自己的責任,今次受到懲罰,他們才會好好記著這教訓,下次外出時才會承擔責任,檢查清楚是否帶齊所需物品。雖然,子女一定會不開心,而且影響進食氣氛,大家也未必能好好享受這頓飯,但我認為這是必須的。

選3的家長會說︰首先我會先解釋沒有帶喜愛的物品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也是既定事實不能改變;其次日常生活中的「等待」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我會鼓勵她們接受當下,學習等待,習慣等待。這樣子女可能會嘗試按捺,但不一定能成功,大家也期望快些捱過無聊的等待,之後應可相安無事地進食。

選4的家長會說︰隨著子女長大,我知道親子時光會不斷減少,大部分時間只是陪伴他們溫習及做功課。我不想連應該輕鬆外出吃飯的親子時間,也變成「苦等」、「各自各」或「衝突」的局面,但又不知道應如何應付。

其實,以上情景是一位曾參加戲場遊戲工作坊的家長的親身經歷,當時她選擇了—第5個選擇:「玩住等」。由於她也擔心子女可能會玩得太興奮而影響別人,所以她選擇了與子女玩「身體扮演」的劇場遊戲。但過程中,子女不許發出任何聲音,只能以身體去扮演成不同種類的壽司給對方猜,所以儘管他們會因猜中而不禁捂嘴而笑,但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可以避免發出過高的聲浪。結果,不單子女玩得開心,連她自己也樂在其中。她說其實她覺得子女所做的動作很奇怪,根本猜不到他們在扮什麼,但兩姊弟不僅能猜中對方所扮演的壽司名稱,更能準確說明原因,如手掌的擺動就是在扮演蝦的尾部,答案當然就是蝦壽司。結果,子女遊戲時的表現也為家長帶來了驚喜。

有了這次愉快的經驗後,她不僅善用等待上菜的時間去玩,更會在等巴士時、在車廂中、步行回家的途中、排隊玩過山車時……….去玩各式各樣的劇場遊戲。她十分感恩,原來簡單的遊戲已能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繼而促進親子關係。你呢,你又會否選擇善用遊戲去發掘「等待」的樂趣?將「等待」轉化成為你的「優質親子時光」?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