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是坊間比較為人熟識的劇場遊戲之一,即讓參加者在遊戲中去扮演一個在生活中不屬於自己的角色,如幼兒扮演媽媽煮飯或扮演超人打怪獸等。但這除了是一個好玩的遊戲外,更是被廣泛運用於教學、培訓及輔導中的技巧和策略。而在我教授的家長戲劇課中,亦經常鼓勵和邀請家長嘗試運用這遊戲作管教或處理親子衝突之用。不過這可說是易學難精的遊戲,因為當中不單涉及技巧,更涉及心態上的轉變。以下是其中一位家長在總結課中的分享,你看到她能有效地運用這遊戲的重要元素嗎?
她興奮地說︰「整個工作坊,我最記得的就是『玩』,以『玩』的方式及心態去與子女相處。我以往常因姐弟貪玩不願意午睡而生氣,上次我突然靈機一觸,我不如以『玩』的方式試試。我讓一向準時起床的家姐扮演『瞓覺鬧鐘』去提醒家姐自己同弟弟午睡。5432 銀見弟弟沒有角色而悶悶不樂,又諗弟弟喜歡飲水,便讓弟弟扮演飲水鬧鐘,去提醒家姐與自己要按時一起飲水。結果,當我回家時,弟弟便很滿足地拿出家姐近乎空空的水樽給我看,告訴我他的成果。」
你也曾為子女未能自律午睡或飲水而生氣嗎?你覺得這角色扮演有效嗎?若你也想嘗試運用這技巧和策略,不如我們一起從她的分享中分析當中的技巧。
以「遊戲去影響」取代以「責罵去控制」
首先,她願意改變心態,嘗試運用扮演遊戲來擅用子女的長處,從而將「自我管理」的責任交給子女。她將家姐不靠鬧鐘也能準時起床的長處,及弟弟喜歡飲水的特質加以發揮,變成好玩的角色「睡覺鬧鐘」及「飲水鬧鐘」,使他們不僅樂於扮演,更能為扮演這角色而自豪。
透過角色設定輕鬆地賦權
其次,是放膽賦權。以往,她對於是否賦權給子女其實感到很矛盾,一方面擔心子女會變得「無大無細」,目無尊長;但另一方面又知道有時讓子女作主能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及自信心。所以,她嘗試先從遊戲賦權,希望是個好開始。在遊戲中,家長的身份能合情合理及輕鬆地由「命令者」變成「玩伴」,而家姐及弟弟則開心地由「被罵者」或「接受命令者」而升格成為「有能力的提示者」。透過這角色扮演遊戲,家長既能賦權給子女,成功進行地位轉移,也沒有影響日常的親子關係。
以「玩伴」去取代「家長」與孩子對話
第三,全程以「角色」身份去交流。一般家長甚至老師,與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時偶會失敗的原因是,他們很容易跳出情景及角色,看見有「不理想」的情況,便立即忘記角色,以長輩的身份去教晦、責罵及控制幼兒。但以上例子,家長不單沒有跳出情景,以家長的身份去查問,亦沒有怪責他倆沒有準時午睡的過錯。反而以「玩伴」身份,去關心鬧鐘是否有失靈,是否需要協助修理。這促使子女為了讓自已及對方扮演好「鬧鐘」這角色而自我修正。
讓自己休息,再與子女互動
細問家長為何當時不但能按奈情緒,更能即興靈活地運用這「角色扮演」的遊戲時,她說,她記得我說過要與子女玩得開心,先要照顧好自己及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所以每次放工時,她都會提醒自己要善用花在交通上的時間,好好清空當天的煩惱,讓心靈好好休息,不帶情緒回家。當有精神時,心情也會好。所以,便能與子女擁有是次愉快的經歷。
綜合以上成功元素,家長除了掌握劇場遊戲的玩法,帶領的技巧外,還要在心態上有所改變,更要照顧好自己,讓身心有足夠休息才能與子女擁有更多愉快的互動。當你下次與子女發生衝突時,感覺與子女關係變差時,不妨回想這篇「飲水鬧鐘」的文章,提提自己嘗試運用新的方法及好好休息吧!
鳴謝︰香港話劇團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