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說長也不算很長;兩個戲,說很多也真的說不上。然而,用五年時間把一件事從零變成有,也的確需要花上足夠多的時間、人手、心力,與希望不斷進步的追求,才能夠慢慢成形。」這是當我要為《我聽你說──草莓田的教育劇場實踐》要撰編者語時,蹦出來的第一句話,也是我與伙伴們共同編輯這本小書時,最深刻的感受。

《我聽你說──草莓田的教育劇場實踐》是草莓田於 2023 年 12 月出版的小書,並於2024 年 1 月 14 日舉行了新書發佈及分享會。《我》記錄了草莓田藝術教育工作室於2018 至 2022 年間在澳門推動教育劇場的發展歷程。書中包含幾個部份,包括幾個作品的誕生過程──從第一個原創 TIE 作品、以澳門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偷渡潮與歷史事件「龍的行動」為主題的《異鄉人的夢》,到進化修正的第二版本《異鄉人》,以及後來以英國劇作家 Geoff Gillham 的《骨籠(BONE-CAGE)發展出兩個探討不同主題的教案與創作過程——書中都一一收錄。此外,書中亦找來了曾參與各個階段計劃的導演、演教員分享學習與感受,並收錄了當時接觸到的學生們的回饋以及評論,務求在書上可以盡量完整呈現這五年來的推進過程。因為擔任本書的編輯,在工作的過程中得以一一回溯這五年來的點滴,自己作為後來加入的 TIE 團隊成員之一,也有諸多感受。在推動教育劇場計劃的最初期,大家大多以一腔熱血「好有意義!做啦!」的心情投入其中,真正從零開始。在邊做邊碰釘的路途上,也許會有挫敗和迷失,可是對我而言,也未嘗不是個淬鍊的過程。團隊各人連同後來加入的顧問──TEFO 的歐怡雯博士,能一起去探索何謂更佳的「教育劇場」,這個形式的藝術與意義是什麼,如何可以把自己希望與學生探討的主題以最好的教案來呈現,引領參與者層層進入更深刻的思考。即使未真正面對參與者,在教案面世之前,團隊各人已來了一次又一次反思,思索關於教育以及在「被壓迫者」的狀態,這些我認為對 TIE 團隊各人來說都是非常深刻的經驗。

「教育劇場」在當今世代,似乎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存在。它耗時、一場能接待的觀眾數目也不多,「效率太低」。而在草莓田的實踐經驗中,與校方的各方面溝通,包括時間、空間等,往往都需要花上更多心力。然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聆聽、培養思辨能力、鼓勵多元思考,難道不是當今教育下都值得重視的環節嗎?我自己認為,TIE 在澳門的下一步,面對的挑戰不會變少,將來或是形式的變奏、或是與觀眾溝通的方式,都很值得進一步探索,也期望有機會與更多各界的從業員有溝通交流的機會,創造一套在這世代更加適用的教育劇場!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