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T小學擔任戲劇導師,以〈國王的新衣〉為藍本,跟學生一起創作續篇,成為劇本。故事中的小孩指出國王醜相後,國王當然不會輕易放過「說謊」的人。學生隨即創作了一幕戲:小孩回家後被父母大罵,怪責他不應說出真相,擔心被斬頭,說「你真係細路仔唔識世界」;小孩既疑惑又不憤,說父母從前教他誠實,今天卻教他說謊。畫面似曾相識,何其真實。片段演繹後,孩子們開始討論應不應說真話。
甲同學:「點解事實唔可以講?」
乙同學:「講咗可能會死,條命緊要啲……阿爸阿媽梗係唔想個仔死﹗」
丙同學:「冇著衫就係冇著衫,我覺得冇理由呃自己﹗」
我:「點解國王不能夠接受這個事實?」
丁同學:「咁係個國王小器啫﹗」
乙同學:「國王要管人,如果俾人笑,咁就管唔到啲人。」
丁同學:「大人要面子架嘛﹗」
甲同學:「啲大人真係麻煩﹗」
丙同學:「唔關大人事,你都要面架﹗」
乙同學:「我要面嚟做乜嘢﹗」
眾人笑。又七嘴八舌一番。
各人看法不同,沒有劃一答案,卻討論到說真話的價值和代價。透過一個小小戲劇片段,可以引發孩子討論某些價值觀,這是我很喜歡看見的事。有時,大人每每習慣直接告訴小孩誰是誰非,總覺得他們年紀小,不相信小孩子有能力思考和討論為何是為何非,甚至明白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這麼簡單。戲劇中的「假如」和呈現,能夠提供一個豐富和立體的情境,讓孩子理解事情整體的前因後果,明白每個角色的行為、動機和感受,從一個更廣的角度,同時也更富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我正正喜歡戲劇有這樣一個空間。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