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帶戲劇活動,很多時在排戲前,我都會跟學生做一點熱身,玩玩劇場遊戲或練習。但很多次下課後,老師都反映說:「可不可以不玩遊戲?不要玩了,省點時間,快開始排戲吧﹗」在老師眼中,劇場遊戲都是玩玩而已,可有可無,甚至浪費時間,劇場遊戲和排戲、演戲是完全割裂的。當然學過做戲的朋友就知道不是這樣。

我看見過有些老師跟學生排戲,一來便要求學生演戲,而且要演得非常傳神,彷彿演戲是一種可一步到位的本事。說要笑便笑,要哭便哭。有些老師則好像練習朗誦般,最重要是熟練,台詞走位聲線語氣都要絲毫不誤,練多了,學生演戲越來越像機械人。

我想嘗試用以下例子說明一下,熱身有何重要?這是一個單次(one-off)的戲劇工作坊,對象是小學生,他們將要投入一個島國的島民身分,經歷全球氣候暖化對他們國家的衝擊。短短兩小時,他們要做定格、簡單的音樂舞蹈、片段創作及演出。怎樣預備他們在短時間內投入戲劇世界,甚至有意識地做某些戲劇習式(convention),而不用大費周章去解釋呢?

有效的熱身顯得尤其重要。

那次活動的熱身有幾個步驟 / 層次:

  1. 定暗號:導師先跟學生約定一個暗號,例如「咕咕嘛嚕」,導師一說出暗號,所有人都跟著說一遍,然後靜下來/停下來。
  2. 走和停:導師利用約定的暗號玩走和停。一方面讓學生適應戲劇活動的特性,奔放與自律同時存在;另一方面,預備學生做定格時,對身體的控制;再者,由起點至終點,正正展示了他們進行活動期間,不同空間的運用。起點是一排排的椅子,終點是演區。這就使他們習慣活靈地穿梭不同活動空間。
  3. 加上角色:在「走和停」的基礎上,邀請學生演繹農夫、漁夫、導遊等角色,既學習用身體演繹不同角色,也預備他們即將投入的島國故事。
  4. 加上情境:大豐收的農夫和漁夫是怎樣的?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他們興奮的時候會怎樣?(學生做出開心大笑的動作)導師會追問,這笑聲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試做。這做法,一方面啟動學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引導他們除了運用身體,也運用聲音來演繹。
  5. 加上互動:跟其他漁夫/農夫打個招呼,嘗試拿你的收穫與其他人分享。角色之間有了互動,演繹就更加鮮活起來,學生自動把自己想像成某年紀或某性格的角色,互動時會以相應的語氣、神情表達出來。他們背著沉甸甸的收穫時,身體也運用得越來越好。

這個熱身,大約用了10-15分鐘,但卻很全面地預備了學生參與戲劇活動,從外在的空間運用、建立秩序、身體及聲線運用,到內在地幫助學生相信角色、運用想像力,以及在主題上預備他們投入島國的故事。而這一切,正正為了賦予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在戲劇世界裡更具體、深入地討論氣候暖化這世界公民的議題。

所以,熱身從來也不是玩玩這麼簡單。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