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大埔》 應用劇場@社區計劃

大埔 • 外賣到!

——社區劇場演出

13, 27.06.2021 (日Sun)
地點:大埔藝術中心黑盒
3:00 / 7:30 (下午PM)

19, 20.06.2021 (六Sat 及 日Sun)
地點:大埔青年空間黑盒劇場
3:00 / 7:30 (下午PM)

演出場序
觀眾入場
序                    直擊
第一場             Opening
第二場             大叔話當年
第三場             大埔有幾大
第四場             海濱之戀
第五場             抽離節奏
第六場             孝子A餐鬼話連篇
第七場             外賣到
第八場             一碗飯
第九場             4D地標



場刊目錄

創作團隊名單

 


《大大步》 作者:三豪子
Hey , Let me know
please , don’t go
喂 我只係想問下路
你仲咩頭耷耷
轉頭又眼濕濕
喂 陪我望吓依個大埔
Come on 一齊
大 大步 大 大埔
大 大步 大 大埔


佢從前 叫大步
有珍珠 在吐露
有八仙 來守候
有露鳥 在停留
仲有 猛獸狂追捕
唯有 大大步
最好 走快兩步

問你知唔知
諗下冇壞事
問你知唔知
諗下有件事

邊度有間警局 呢埋係個深淵
邊度有個車站 經歷從來未完
邊度有口大井 令你飲水思源
邊度有座高山 成為傻人樂園

Come on
大 大步 大 大埔
大 大步 大 大埔

個社區少咗啲乜
唔係你噏乜就乜
個社區冇咗啲乜
唔係你話得就得

Hey , Let me know
please , don’t go
喂 我只係想行下路
你終於頭愕愕
轉頭又眼濕濕
喂 陪我望吓依個大埔
Come on 一齊
大 大步 大 大埔
大 大步 大 大埔

第九場 鳥之歌
The secrets of love are known to me
All night I repeat my songs of love
All the time I teach new mysteries
Whoever hears me loses his reason

When spring comes and the rose breathes her gentle perfume into the world
My heart opens with joy
My sorrows vanish
But when she doesn’t show herself, I stay silent

返回目錄


製作團隊名單

藝術統籌: 歐怡雯
聯合編導、創作演員: 蔡錦濠(三豪子)*、何蕙詩*
創作演員: 莫頴詩、陳昊霆、郭泳鈺
大埔街坊演員: 黎卓偉、黃裕庭、任健
現場演奏樂師: 何柏存
佈景設計: 張力行
服裝設計: 郭偉豪
製作統籌: 盧潔怡
舞台監督: 伍偉衡
執行舞台監督: 林宛珊

舞台助理: 彭家達、吳海晴

*承蒙「藝術人家」允許參與本製作。

 


藝術統籌的話 — 歐怡雯

《聽說大埔》是香港教育劇場論壇進駐大埔後,首個全年投入的社區應用劇場項目。應用劇場的終極目標是對人的關懷,而人,是社區之本。一個健全、平等的社區是重視人與人之間相互的聆聽與表達,我們希望透過藝術擺渡,搭建一個平台,觸碰社區的肌理,讓居住在地的社群鮮活地互相照應起來。說到底,營造、對話、紀錄、連結,用心與時間就是關鍵。今次為我們打響頭炮的創作團隊,一邊逛大埔大街小巷,上山下田,用感官融入大埔之中;一邊邀請不同年紀的街坊吹水聚會,用謙卑去細聽生活在這個社區裡的人之記憶軼事見聞,還牽引了幾位大埔街坊同行創作。慢慢地,他們形成了一個生活社區中的藝術小社群。

這個社區劇場的演出,團隊向你們展現了他們對地理大埔、人文大埔、歷史大埔、基建大埔的所思所想,分享從中得到點點滴滴的啟發。我衷心盼望你能把它看成為一份我們誠意為你特別精製的大埔故事外賣,向你敲敲門,或按一下門鈴,說聲「哈囉,你好!」。

你的門會為我們開啟嗎?

期待在接下來的《聽說大埔》活動中,看到你的身影、聽見你的故事。

 


編導的話 — 三豪子

當創作一個作品時,內心都不停問自己:為甚麼要向大家說這故事?為何要這樣做?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去處理?那真是大家關心的嗎?
如果作品單純給自己去回答這些問題,有些藝術媒體可能容易幫我找到答案;但如果是留給社區回應,劇場是一個比較合適且能提供討論的空間。

香港地少人多,一個屋苑已經可以構成一個社區;而香港的社區規劃越來越範本式設計,社區感覺變得越來越矇糊,尋找社區特色的工作成為社區劇場其中一項使命。
社區劇場,是給社區人從下而上表達聲音的空間,那麼豪宅區的居民可以嗎?

社區劇場是反映現在社會環境下,住在這個地方的居民之生活縮影,參加者不一定是來自基層,或者是受壓迫的弱勢,只要是關心自己社區的居民,都可以參與及分享他們在現況下的感受,所以社區劇場,是很需要社區人士的參與及投入。當然對某些人來說,他們只關心自己在社區所享受的資源,有沒有被減少被分享,而忘記自己對社區的責任。

從尋找社區共同空間或地標時,也同時找到時間與人。

疫情下,苦難都是一樣,沒有階級之分,也沒有誰可以永遠避得開,或者外賣仔選舉,是個很不完善又超現實的選舉,但這正是給予不同的聲音,可以連繫在一起,路途上並非孤獨一人。
同行者各有目的地,而回程亦未必相遇,但我們走在同一社區有著同一個感受。我們生活在自己的社區,每一街每一角,來來回回很多遍,你知道她的存在,但可能已經忘記她背後的故事,甚至已經遺忘了她如何被遺忘。

對社區的了解,我們可以透過互聯網取得很多過去的材料,但是對社區的感覺,只有在社區生活過,才能體會社區帶給自己的感受。

當然,要與大埔街坊連繫,無可避免觸碰和街坊曾經觸碰過的感受,或者是現在仍然無法躲開的刺激。

 


編導的話—何蕙詩
感謝感激感恩⋯⋯

感謝⋯⋯TEFO怡雯的邀請

我們經歷這次難忘的社區體驗,讓我這個舊大埔街坊,以不同身份和角度,再次探索這片土地的人與情。

從一開始,我們就希望可以貼近這個社區,蒐集和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不同街坊的聲音,因此最初在構思演出場地之時,想在大埔區不同時代背景的地方,進行戶外社區巡迴演出,事實上每個社區,已原生很多極具歷史價值和特色文化的地方和建築。

我們也想以不同形式和手法,引入及結合不同街坊的生活及閱歷的點滴,融會於整個創作至演出當中,因此衍生了不同組別的街坊吹水會,包括:

  • 親子組讓小孩子及母親父親,以「家庭樂」為題跟我們分享家庭的故事,暫時可拋下家庭繁瑣事務或在外辛勞的工作,同時讓未來的小主人翁說說話發發聲,大朋友也可有機會蹲下身段,用心看看孩子們的視點世界,齊齊投入我們的親子遊戲環節,一起享受週末家庭樂;
  • 在學組顧名思義是在學的學生,以「少年十五二十時」為題,跟我們分享青春無敵的故事,相信無論是那些年或這些年,接棒的就是眼前新一代年青人;
  • 在職組是讓任何在職人士,以「最Hea之蒲點」為題,跟我們分享地膽式隱蔽景點,遊走非一般的蒲點之旅和細味當中隱藏的故事,同時在我們的吹水會裏,大家也可於身體伸展活動中,放鬆身心靈盡情Hea一Hea;
  • 銀齡組有心有力,以「最具價值或歷史」為題,跟我們分享其寶貴的人生閱歷,帶領我們穿越時光隧道,重回舊時的大埔,重拾當年的人地情,老友記與我們談笑風生,高高興興進行舒筋活絡操,操一轉人也後生幾轉。
  • 過程中除了吹吹水和收錄街坊的故事,我們也滲透了不同類型的工作坊於當中,於疫情之下,讓大埔街坊可以面對面,進行真切的互動分享交流,透過吹水會又彼此認識,社區感與街坊情就是可以這麼近。

同時也締造了一個另類藝術平台,過程中集結了街坊鄰里的作品,合力創作了獨特又具特色的社區大地圖,充分表現了大埔的活力和色彩。這個創作會持續進行,每場欣賞社區演出的街坊和觀眾,不單可一睹社區大地圖,更可親手動動筆,發揮創意與我們一起分享心裏的大埔,營造社區就在咫尺。

感激⋯⋯遇上這樣的團隊

我們這個社區演出,是以編作劇場手法進行,加上著重生活感,所以當我們要尋找核心演員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與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個社區。因此必須要願意,跟我們步伐一致,跟我們上山下海,跟我們一起癲喪⋯⋯

創作過程中除了基本準備,從文字、圖片及影像上,尋找有關大埔的歷史資料以外。我們還會分組設計實地考察路線圖,於不同時段,感受不同顏色氣氛和心情節奏與味道情懷的大埔,例如我們曾經於:
林村與許願樹劉嘉玲擺檔聊天、跟媽媽們體驗在農田淋水收割流汗;左方觀賞冷氣房玻璃箱內的碗窰文物,右方細聽大汗淋漓的保安姨姨清潔姨姨訴說日常;陽光普照下,隨神農氏走訪山頭一片農田樂土,泡泡茶談談天觀自在;圍欄前與一口井情深說話未能講、遇上風雨飄搖下三門仔被悉心照顧的芒果樹、在鳳園綠蔭濕路上與蝴蝶翩翩起舞、山雨欲來遙望三門仔的連島沙洲、觀看正午大水壩下的海市蜃樓、享受傍沱大雨汀角菜遠班腩河、踏足龍尾沙灘慘絕人寰血海海膽集體被殺兇案現場⋯⋯

還有許多已做、未做或想做的可以繼續發生,生活在社區不就是這樣嗎?你呢?到底有多久沒有好好的靜靜的細細的,走一趟自己的社區?

過程中,我們多次因為天氣無常的變化,和好幾位演員的背患或腳傷及突發等,而改變了已訂的時間表或行程,但卻沒有改變我們原有的心志,到底要建立一個社區並不容易,社區與人一樣,需要時間、需要栽培、需要成長,我們會願意視作社區為是如己出的嗎?我們會願意不辭勞苦悉心照顧社區嗎?我們會願意聆聽社區和別人的聲音嗎?我們是否相信,只要無分你我,上下一心,堅守信念,好人好事自然便會隨之而出現呢?

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安排在大埔宿營,早上在海濱公園來一個晨跑後,大家討論想去一些特別的茶居,正當議論紛紛之際,就有一位路過的街坊向我們推介。這段對話這個畫面這份親切,至今歷歷在目;那間茶居那些點心那種味道,仍然繞上心頭。無論是點心或是那位路過的街坊,同樣也有著令人難以忘懷的溫度和味道。

為了讓街坊有更多不同機會,和層面與我們一起同行,因此,我們特意加入了不同的參與部分,令街坊可有不同深度的交流,我們會一起分享大埔的故事,到處實地考察,創作劇本故事,走到戶外實境排練,遊歷大埔感受大埔。

街坊可成為資料蒐集員、製作協作員、導賞員、創作成員或演員等,他們也是來自大埔社區,有現居、曾居或在大埔工作,有老街坊、新街坊和舊街坊。

創作過程中非常榮幸有他們作伴,成為他們的隊友實在感到很幸福!

感恩⋯⋯所遇上的一切

因為疫情關係團隊經驗了,
是否要取消演出?計劃已展開戲亦開排了;
順延演出?馬上向前後台重新度期;
轉到室內演出?重整整個概念設計安排。

因為環境因素團隊歷練了,
天有不測之風雲,身體最誠實不說謊。
過程中:
測試了我們團隊的彈性,
策動了我們團隊的應變,
強化了我們團隊的意志。

因為人事突發團隊領悟了,
火車也會脫軌,人生列車如是。
歷程中:
試煉了隊員彼此的信任,
觸碰了隊員彼此的心窗,
呼喚了隊員彼此的靈魂。

經過種種心情與疑問及考慮,大家也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一步一履皆修行。

 


創作團隊簡介

藝術統籌 歐怡雯博士
澳洲University of Melbourne教育研究所藝術及創意教育部博士,英國University of Exeter戲劇系應用劇場碩士,應用劇場工作者及研究員。過去近二十年來在兩岸三地與不同學校及關注不同社會議題的團體,進行有關應用劇場教學、課程設計、教師和工作者培訓、社區戲劇計劃、教育劇場演出及研究發展等工作。

2007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六屆「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大會」擔任學術委員會聯合主席、「戲劇教育會議2015」學術委員會成員及北京2020舉行的第十屆「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大會」擔任國際顧問團成員。曾為香港藝術學院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專業文憑課程校外評審專家及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顧問小組成員(2017-19)。譯著有《開始玩戲劇11-14:中學戲劇課程教師手冊》、《酷淩行動:應用劇場手法處理校園霸淩與衝突》、《欲望彩虹:波瓦戲劇與治療方法》及《戲劇的世界:過程戲劇設計手冊》。

2009年底獲澳洲墨爾本大學頒發獎學金,修讀應用劇場博士研究課程,主力成人教育、應用劇場導師培訓、社區劇場培訓、中國民間組織能力建設研究專案,博士論文《探索應用劇場於中國NGO工作者能力建設的潛能》乃首位華人榮獲2018年度美國戲劇教育聯盟協會(AATE)傑出論文獎。2015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校園戲劇研究中心及應用劇場與表達性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委任為專家顧問。她現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小組成員。研究興趣包括應用劇場創作與美學、戲劇教育課程、社區戲劇實踐與應用,藝術教育、NGO工作者能力建設。

聯合編導/創作演員 蔡錦濠(三豪子)
藝術人家劇團藝術總監,為香港多元藝術家,所攝獵之藝術元素有戲劇、形體、面具、木偶、高蹺、武術、紮作、獅藝、敲擊及烘焙等;擔任之創作及製作有編劇、導演、演員、舞台製作、藝術教育與策展。是香港唯一研發練習高蹺及公開教授高蹺藝術之藝術家,2012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推廣獎個人組唯一得奬者。2014年與藝術家何蕙詩共同帶領千人踩高蹺步行,締造亞洲、香港及香港學界等多個紀錄。

聯合編導/創作演員 何蕙詩
藝術人家劇團藝術教育總監,畢業於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及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戲劇教育碩士;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榮譽藝術學士;曾跟隨導演鄧樹榮先生研習及應用梅耶荷德表現理論。與三豪子聯合編著《鞋子.孩子走天下》持續藝術教育計劃研究報告及《香港高蹺藝術第一步》,均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香港藝術發展獎項(藝術教育)。2004年帶領藝術人家於屯門為發展基地,並作持續藝術教育及發展社區,讓藝術義工、社區劇場與社區文化及藝術有更「全像」的拓展。

創作演員 莫頴詩
全職多元創作表演自由人,開放予任何傳統/民眾/常規/實驗/社區/跨界的劇場或藝術合作。近年主力經營地境舞踏,但仍有涉足默劇、行為藝術、劇場、其他舞蹈/形體創作,也有從事形體或表演相關的藝術教學。曾在香港演藝學院修讀戲劇文憑。千禧年從纸媒編採及電影美術工作回歸舞台後,仍持續拜藝不同歐亞肢體/劇場表演大師。曾獲邀到多個歐亞國家旅演、參節,並與台、日一些劇場、舞團經常合作。

創作演員 陳昊霆
於有東方之珠之稱的香港本土出生,龍的傳人。最擅長的是母語—世界上其中一種最難學的語言—廣東話,對成長的地方又恨又愛,像極了愛情,那麼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帶著溫柔與熱情的暖男,親親這片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
在學時於臺灣各地表演及走訪韓國街頭藝術節交流及演出。然後因為太想念家鄉所以不得不回來再親親這片地。

生活即藝術,人生如戲。演員身份之外是咖啡師、調酒師、鋼琴老師、健身教練。
正在學習擁抱每個身份、每個自己、每個擁抱。IG:hohohoo.Rauv

創作演員 郭泳鈺
畢業於美國New York University戲劇系(BFA Drama),副修藝術及公共政策。2019年開始於TEFO擔任藝術行政及計劃主任,負責計劃推廣及行政工作。IG: @swim_goldenjade

大埔街坊演員 黎卓偉
土生土長香港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榮譽理學士及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 在大埔生活、活動及各界連繫達三十年。早年放眼世界於商界營營役役,近年轉換形式參與本地博物館義工服務及業餘社區戲劇演出,體驗與不同人和事交往的藝術及歷程。

大埔街坊演員 黃裕庭
做設計,賣的不是創意,而是賣肝賣腎賣靈魂;
揸相機,不為糖水相,只為記錄生活細碎;
拎毛筆,除了修心養性,更是扮有型;
愛玩具,自細買到大,屋企無位擺。
坐不定的大男孩,從不規行舉步,三分勇敢,七分怕醜,十分好奇。

幕後走到幕前,白紙一張,大限未到,放手一試,寄望有天當上「太和白只」。

大埔街坊演員 任健
我叫ALEX,出生於中國東北,2012年來到香港,於香港中文大學就讀語言學碩士課程,畢業後留港工作至今,現在一間教育輔導公司做中文科的培訓工作。我的母語是普通話,但能說流利的粵語,工作中能用粵語做面向一百人的培訓。我從2014年開始居住在大埔,儘管工作地點一直在港島區,每天通勤時間很長,但並未想過離開大埔,因為喜歡這裡依山靠海的環境,生活氣息濃厚的社區,還有熱心友愛的街坊。

現場演奏樂師 何柏存
從事社區音樂多年,仍樂此不疲。深信音樂是回憶,歷史的絕佳載體。希望用音樂記下這城市經歷大時代的小故事。

佈景設計 張力行
主力於後台製作,曾參與多個職業、業餘劇團及商業機構之舞台製作,亦參與各項設計工作,作品有:影話戲《我的50尺豪華生活(香港、海外巡回,社區貨車版)》、《惶恐之城:看著你的溫柔》、《赤城頌》、《看著你(日本、香港重演)》;翔揸劉灘&Showalker主辦《翔揸劉灘 之 潮潮的吹》;糊塗戲班《二人候》;拉闊劇團《Apper1人性遊戲》、《書蟲的少年時代》、《借用下一世的男朋友》、《上課不要看小說(台灣版)》;創典舞台《我們之間(首演及重演)》;怕怕丑丑《豪華衣帽間》;壹團和戲《大根髮絲》、《港島東保衛戰》任佈景設計等。

服裝設計 郭偉豪
集演員、時裝設計及服裝設計於一身。

近年舞台服裝設計包括:影話戲《白色的盒子》、《惶恐之城:看著你的溫柔》、《扣題》、《我 的50尺豪華生活(海外版)》、《Dear佛系YouTuber》、《一絲不掛》、《看著你。。。》、《 療養院的七百三十天》、《赤城頌》;自在觀《聖誕快樂,天皇萬歲!》;商台z作《艾粒 boom 紅館激戰》、《志雲尋志雲》、《艾粒拾伍年開光大典》;香港戲劇工程《小吳剛月亮歷險記》、《海洋拯救隊》、《幸福在東鐵路上》、《木偶奇遇記》、《小后羿射日去》;香港兒童音樂劇團《揹着希望數星星》、《花花 Far Away》、《尋找名字的魔法書》、《天使盼盼》(重演)、《大冬瓜唱遊香港》;舞台山莊《尋找快樂時代》(首演及重演);怕怕丑丑《豪華衣帽間》、《大成小士多》、《小街頭大明星》。

製作統籌 盧潔怡
自由身舞台工作者。「壹團和戲」創辦人之一,現為香港教育劇場論壇的行政助理,亦於其他團體擔任行政、會計、統籌及舞台監督等職位。曾與多個藝術團體合作,參與多個舞台製作、話劇比賽、街頭表演、藝術嘉年華、戲劇工作坊、學校巡迴表演、學校週年演出、舞蹈學校和商業活動的後台製作或協助等。

舞台監督 伍偉衡
由九二年開始參與多個藝團製作任不同職位,其中包括天比高創作伙伴、影話劇、中英劇團、六四舞台、香港展能藝術會、點星聚、樹寧.現在式單位、大細路劇團、新域劇團等等。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報行舞台監督 林宛珊
劇場八搭自由人、燈光設計師
曾成長於大埔,後來升小學時搬離此地


 

Made with Padlet

我想。大埔。

蔡錦濠(三豪子)
大埔有山有海有歷史,
有公屋有豪宅有工廠;
有蝴蝶飛舞有白鷺停留,
有香港縮影有大自然生態;
係人與社區共生,
還是社區改變了人?
每次當看見鳥兒在飛,
總想請求可否帶我一起,
俯瞰這遍大埔!

何蕙詩
每個人也來自不同社區
但都同樣活於香港之下
無論今天你遠走或留低
無論今天你自由或被困
無論今天你加油或沮喪
生於斯長於斯同愛香港
打不死的真香港人共勉
好鐘意香港的真香港人

莫頴詩
大埔待發掘的仍可以好深。失落在都更背後的碗窰、林村河上自在的白鷺、依然莊麗成長的林蔭大道、淹沒了的六鄉、柴油火車站前的墟市、紅橋上的人民勞動、鋤腰仔舞動間的漁民樂….在這地區內隱藏著的人情、歷史、變遷、改造、氣味、被送走的,也可能是我們香港人在香港也一直久遺並疏忽了的。

陳昊霆
Yo ~ 大埔!以前叫大步!
我地大大步!一齊行大埔!
(忍唔住rap)
大埔好大要好多步先行得曬
大埔好有歷史好多故事好多人奮鬥

感謝大埔讓我更認識我們的社區
大埔個天都特別大
有山有水有河有海有人有白鷺
好羨慕大埔人
You should be proud!

郭泳鈺
過去兩年都在大埔返工
但都只喺依幾個月內
先感覺到自己正式搬入嚟

每日好珍惜
眼睛一覺得攰
就可以擰轉面
見到窗口林村河邊

黎卓偉
一個充滿美感的地方。三十年的足跡和感情, 雖當中曾有遷出遷入的過渡,但自家族群成員在大埔紮根,連帶的亦早以大埔為「家」。期望告老歸田時可再次回歸成為終極大埔友,再過着騎着單車去買餸的優悠日子。

黃裕庭
大埔傳說一則:
你有試過經過林村河時,在河上大力揮手,水裡魚兒便會跑光,泛起一個個孤單的漣漪嗎?
這是童年時家人教會我的。所以,每當經過林村河,我都愛玩一次。
奇怪的是,近年,不再成功了,身邊的朋友和伴侶都當我是個傻子。
無影片,無證明,慢慢變成了自己的私人都市傳說。
你呢,有跟我一樣的大埔傳說嗎?

任健
我覺得大埔是一個讓人感到輕鬆的、充滿生活氣息地方,遠離繁忙的市區,出門就有山和大海,有平價又鮮活熱鬧的街市,還有見面就熱情打招呼的街坊四鄰。

何柏存
大埔有很多行人隧道。這些隧道美得令人動容。縱使經歷大時代的沖刷,這些美麗卻從未退色…

郭偉豪
對我嚟講,大埔嘅印象就係踩單車,燒野食及同學嘅笑臉。

盧潔怡
大埔是陪著我開始發展戲劇事業的地方,對這裡的人與事,有著一種微妙的情感。

林宛珊
每次返來都勾起好多兒時回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說大埔》計劃介紹
為進一步推動藝術發展並加強社區的藝術氛圍,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大埔區議會及地區團體合作,在大埔區推行「十八有藝」,鼓勵區內居民參與演藝活動,建構出屬於大埔區的社區藝術計劃,透過可延續及深化的活動在區內推廣表演藝術。《聽說大埔》著重探索個人與社區故事如何訴說、如何傾聽、如何展現、如何詮釋,仿如走一趟在大埔的「社區聽說」之旅。先從閱讀、蒐集、訪問及閑談大埔的故事作為起點,整理創作一個關於大埔今昔的社區巡演,邀請觀眾也一同分享自己的大埔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教育劇場論壇 (TEFO)
成立於2002年,致力推動戲劇教育及應用劇場的發展,連繫業界與國際同業交流及對話,以藝術推動社區發展。我們相信戲劇是多元藝術媒體,能夠應用於社會不同界別與範疇,藉由參與不同形式的應用劇場/戲劇教育活動,將藝術、文化與生活結合。除了培育人們對戲劇藝術的興趣外,TEFO更重視在過程中人們對自己、他人、社會,以至世界有更深入的連結及理解,提升人文精神及藝術素養,令應用戲劇成為個人及社會轉化的力量。

TEFO FB專頁 @HK.TEFO

十八有藝 FB專頁 @18dART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