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來人往的領展商場、烈日當空的街坊球場、想像不到的社區空間,你都可能見過社區文化大使的身影。「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觀眾拓展辦事處策劃,自1999年推行至今近二十年,資助藝團/藝術工作者到不同社區推廣多元類型的藝術項目、接觸不同社群,政府在新一年財政預算案亦強調以二千萬元擴展這計劃。

二十年來的外展經驗如何?社區觀眾到底是誰?大使是否清楚其目標觀眾?政府以藝術作為凝聚社區的工具是否可能?社區藝術發展可能跟勞工政策相關?文化藝術政策與解決巡演場地問題也有關?點人頭的成效指標對大使有甚麼影響?以上問題,身為藝術工作者、策劃人、研究者、藝術行政人員、藝評人或觀眾的你都會關心。

為進行深入探討,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香港教育劇場論壇聯合策劃是項研究,以「2016年社區文化大使計劃」戲劇類別的項目為焦點,採用歷史脈絡回顧分析和深度訪談兩種策略,從政府官員、計劃甄選委員和參與劇團等不同人士對計劃推行的見解,分析政策推行的現況,藉此識別現時「社區文化大使計劃」於政策策劃和實施方面可供改變和行動的餘地。

研究首次發表於《香港劇場年鑑2016》,並將以討論會方式,進一步與關心戲劇、社區、觀眾與觀眾拓展等議題的參與者對話。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