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香港教育劇場論壇(TEFO)展開了「戲劇教育課程系列」論壇,邀請到政府官員、老師、教學藝人和學生一同討論戲劇科在教育界實踐的情況,以及戲劇科的發展前景。2009年10月,TEFO延續這系列,並聚焦於小學,邀請了資深戲劇科老師彭玉文先生及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戲劇老師洪迎喜小姐擔任「十月論壇:戲劇教育的種子───小學篇」的嘉賓,就課程設計及實踐經驗,和與會者分享寶貴意見。

時至今日,利用戲劇元素滲入一般的教學課程中,情況實屬普遍,但基於種種原因,戲劇科所獲得的資源仍較一般主科為少,長遠來說,在這種資源分配不足會影響到戲劇教育在小學的發展。

小學戲劇的作用:建立自信,消除疑慮

事實上,於小學教育中運用戲劇有一定的好處,最明顯是可利用戲劇教育的手法,可從中發掘出學生的一些優點和技能,建立自信,敢於眾人面前大聲說出自己的意見、表達思想。此外,運用戲劇教學法更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充分發揮創意,擴闊學生的思維空間,這在個人成長方面有重大的幫助。

洪老師指出於課堂管理方面,小學生會較中學生容易控制,秩序亦會較好,而且,小學生比中學生更服從老師的指令。在課堂中,小學生能投入於不同課堂活動,在扮演不同角色上都能表演得手舞足蹈,令課堂氣氛更為融洽,在此等條件下,實是其中一個在小學發展戲劇科的原因。

由於每位學生來自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因此他們有些比較被動,不擅於與別人溝通,而戲劇教育正可對症下藥,藉著不同類型劇場遊戲及習式,促進彼此的認識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交際網絡,這是戲劇科獨有的優勢。

戲劇科能夠提供個人發展空間,令學生可以透過戲劇發揮自己最好的一面,尤其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要面對升中的問題,也漸漸地踏入青春期,生理及心理都起了一定的變化,他們所遇到的困難並不是課本可以完全解釋;但在戲劇課,同學可從簡單的動作或戲劇中學習,度過這一尷尬的時期。

另一位主講嘉賓──曾梅千禧小學課程主任彭玉文老師指出,小學發展戲劇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讓小學生培養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訓練出彼此之間的合作能力,對個人成長起了一定的幫助。

發展戲劇科的困難

既然戲劇教育是能夠為學生帶來各方面的好處,為什麼目前本港小學的戲劇教育仍是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毫無疑問,這與學校是否支持戲劇科、願意投入多少資源有莫大的關係。

資深戲劇科老師錢德順老師指出,其實早於多年前有部分學校已經設立戲劇科,但礙於當時的資源不足,以及老師要同時兼顧其他常規科目,以致發展遲緩;教育工作者馮小姐亦指出,將戲劇融入於教案之中,其實並不困難,但奈何普遍學校都不將戲劇列入主要科目,資源分配上亦比較缺乏,以致戲劇教育停滯不前。

洪老師亦同意以上觀點,她以任教的學校為例,因教案變動的關係,令戲劇課節數及課堂時間愈來愈少,政策的改變亦令師生無所適從,在推行及實踐戲劇教育時存在著一定的制肘。現時的家長亦漸漸認識戲劇,同時也開始明白到戲劇教育對小孩的個人成長帶來了不同的好處,洪老師認為學校應設立不同的渠道,聆聽家長的意見,為發展戲劇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彭老師指出,學生資質有別,在編寫課程時,不能遷就個別學生的需要,所以在推行戲劇教育時,資源投放及分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但到目前為止,真正熱熱衷於戲劇教育的學校仍是寥寥可數。

給學校的建議

彭老師於論壇上指出,如要在學校中成功推行戲劇教育,校方一定要有一套完善計劃。他以自己任教的學校為例,學校在設立戲劇科的初期,課堂秩序及行政上都出現混亂,令教學效果不甚顯著,之後經過多番調配後,情況大有改善,令老師的教學方向更加清晰,學生又有機會表現自己,這都是要校方一直支持並願意投放資源才能達到,由此可見,學校的支持絕對是推行戲劇教育的一大要素。

彭又指,每年舉辦的「香港學校戲劇節」都吸引到不少學校參與;他建議舉辦另類戲劇節,表演形式以即興為主,參賽者要到比賽即場才知道所表演的題目,目的是考驗參賽同學對戲劇技巧之掌握,以及檢視戲劇教育之成效。

總括以上各點,洪老師認為學校應大力支持戲劇教育,最重要的是校方應給予課程設計者自由度,課程內容要配合學生的能力和表現而可有所調節,可令學生更加投入於課堂當中,能夠學習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

在小學設立戲劇科是一個應該實行的方案,除令本地的戲劇教育能夠於多個層面發展之外,更重要的是於小學推行戲劇教育是對學生個人的心智發展有一定的幫助。目前要解決的困難是──如何促使校方從政策上及資源分配上有相應的配合,這樣才可令小學的戲劇教育得以發展。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