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木偶劇就是兩、三個大人,擺動手上的布偶或木偶,然後提高聲線說幾句有趣的對話。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不直接找演員演,卻用表情沒有變化的木偶? 帶著這個問題,到訪小天使劇場(Little Angel Theatre),發現木偶劇與一般劇場不同之處。更重要的是木偶劇可以發揮娛樂以外的功能。
木偶劇需要觀眾的參與
木偶劇獨特之處,正正就是沒有表情變化的木偶。它們喜怒哀樂都呈現同一個表情。觀眾要透過木偶師的聲音、故事的情節去理解故事人物當時當刻的情感。到訪當天,我有機會嘗試操作木偶並想像一個簡單的故事作演出。有趣的是,即使我操作的木偶沒有對白,只是一連串有故事的動作,但我發現我的面部表情亦不知不覺地被木偶影響著。例如﹕我想像木偶走在街上,遇上一位老朋友,本來因為專心地操控著木偶而目無表情的我,隨著木偶在故事中的情緒變化,無意識地笑了起來。我又曾經想像木偶是一位婆婆,遇見一個搞亂的孩子,我也自然地露出兇惡的表情。雖然我知道我並不是演員,觀眾也只會將注意力集中於木偶而不是我,但演繹的過程中,我的表情也隨著木偶所遇見的故事而作出變化,從而影響了我當下的感受。
演出的當下,感覺木偶就是自己演出時的一面鏡子,我就是木偶,木偶就是我。這種二合為一的感覺十分有趣。與此同時,觀眾能夠透過故事情節和清晰的動作,主動地進入和代入故事人物的情感。這個有趣的過情程,亦同時幫助觀眾建立想像力和同理心。
木偶與自閉症
木偶的魔力在於它們沒有表情,沒有眼神接觸。這對部份自閉症兒童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正如剛才提到,木偶就是一面鏡子。自閉症人士可以透過木偶與其他人溝通,減低眼神接觸的壓力。原來,不少自閉症治療師都會用木偶作為治療的工具。不過我對這方面的認知暫時很有限,日後有機會再分享。
木偶劇作為演員訓練﹕聲音/ 肢體/ 合作
探索或練習操作木偶,也是一個很好的演員訓練。一個木偶師要在同一個演出,替多個木偶發聲。這種聲音的變化可以幫助發掘演員聲音的可能性。
另外,木偶的動作要簡單,清晰, 特別是有四肢的木偶。簡單如走路,不同角色走路時的重量,節奏亦有所不同。經驗不多的演員太過習慣自己本來的行為模式,透過操作木偶的練習,可以重新發現不同的行為姿態,透過木偶作為鏡子學習不同動作的可能。
一個有四肢的木偶往往需要多於一個木偶師操作。這種合作亦可以應用到演出。木偶的行為要清晰,就不能又同時動手,又動腳。木偶師要互相配合,排練時還可以用語言和眼神溝通,但演出時就只能靠默契互相感應。我覺得這種練習對即興演出,如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排練特別有幫助。
木偶師是一門十分專業的學問,不少人誤以為有演員訓練就會懂如何操作木偶。事實上,在倫敦就有三年的學位課程單單修讀設計木偶與演出訓練。今次初嘗木偶戲,發現它有想像以外的潛能。若有效地使用木偶戲的元素,相信可以廣泛地應用於演員訓練,教育與治療。
Little Angel Theatre 網站﹕ https://littleangeltheatre.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