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融合教育政策發展相對發達,相關政策的討論都比香港豐富,所以英國有不少團體以戲劇、藝術形式進行社區融合的工作。在過去幾個月,我接獨了不少以標榜融合的藝術團體,比較大規模的如早前提到的Mind the Gap, Access All Areas, Graeae Theatre Company,亦有相對小規模的藝術團體。

在英進修期間,我有機會參與一個小型舞蹈團體Blink 的工作。Blink 主要由四位成員組成,其中兩位是有學習障礙的成年人。所有由Blink 帶領的活動都會至少由兩位Blink 成員共同帶領 (co-facilitate)。 其中一個項目在西倫敦一間學校舉行,為期六個星期。參與者都是7至8歲並有多重學習障礙(PMLD)的學生,他們需要坐輪椅之餘亦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

在這六個星期的項目中,其中一位帶領者有語言障礙。我特別提到這一點,因為Blink 強調融合教育不單只讓有學習障礙的人士被動地參與,而是可以透過共同帶領的過程發揮專長。活動進行期間,學生都只能躺在地板墊上作有限的活動,而每名學生至少由一名成年人協助才能坐著。即使體能上的限制很多,他們的參與度亦十分有限,但以我的觀察Blink 的方法有效地令學生參與其中,很值得參考。我將Blink 的方法分成三大原則,並在這專欄一連三期和大家分享。

三大原則包括:

一,活動設計著重其重複性,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參與;

二,著重使用非語言的方法溝通,有多重學習障礙的學生其實可以透過身體、聲音、光線等非語言的方法溝通;

三,讓學生有主導的機會,建立學生的自主經驗。

今次先分享關於活動設計的原則。重複性的活動對於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來說很重要,這個習慣與我剛剛開始帶領戲劇工作坊的習慣很不同。我初時很喜歡參加不同的工作坊,學習新遊戲,因為我覺得新遊戲才令參加者有新鮮感。但對於有學習障礙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更長時間來消化新的指示和資訊。重複性的活動才能使他們明白和預計到下一步會發生的事,透過進行熟悉該活動來增加安全感,這樣才能提昇他們參與和投入工作坊的能力。所以設計工作坊時,活動內容本身固之然重要,但重複性活動讓參加者明白和了解他們在做什麼更加重要。如果每次活動都完全不一樣,他們便無法掌握和參與。

雖然這班學生消化資訊的時間比較長,但事實上,他們第三或第四週開始已能掌握到相關活動內容。例如,工作坊開始期間,在場的成年人都會扶助學生,讓他們可以坐在我們大腿之間重複地右左搖擺身體。我們有時會按照音樂的節奏,突然停止擺動。一開始,大多數學生被動地按著成人的擺動而搖擺身體。在第三週,我與其中一位學生開始搖擺身體時,他主動地將頭往搖擺的方向傾側,而當我突然停止搖擺時,他亦可以按著音樂的節奏開始擺動頭的方向。雖然,這樣的身體擺動十分輕微,對於沒有身體障礙的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對他來說這樣輕微的形體參與代表他知道他在做(在玩)什麼。

另一個例子關於向每個學生的稱呼。我們每次工作坊都會先逐個逐個地稱呼學生的名字,工作坊完結前,亦會向每個學生逐一稱呼他們的名字,以示道別。有一次,Blink的成員向學生逐一道別之際,其中一個學生露出一個非常清晰的眼神,表明她正在等待我們向她道別。她的眼神令在場不少學校老師感到驚訝,因為這個清晰的眼神在平日課堂並不常見,她的眼神清楚地表示她明白我們在做什麼,亦代表她在參與其中。

這個關於重複性的活動設計原則,不但適用於有多重學習障礙的人士,也適用於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人士,如自閉症、唐氏綜合症、認知障礙。

參考網站﹕http://www.blinkdancetheatre.org/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