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學法
透過戲劇的教與學——在香港尋找一個對話為本的教室
本論文的目的是要提昇對「從說話中學習」的重要性,容讓在教室中開放對話一直被香港教師所忽略。作者根據學習自身經驗談起,嘗試勾勒出說話與學習的重要關係。教師為學生創造的「對話空間」影響到學習者對自己在教室中的角色的看法。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作者認為傳統的單向式授課應由重視學生聲音的「對話式教室」所替代。戲劇的互動及鼓勵對話本質擁有著成為此類教室的有效教學法,作者在文中論述戲劇如何作為一種有力量的教與學媒介,協助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作者期望透過本論文探究,支持香港學校引入戲劇作為另類教學法,強調戲劇應該在學校中超越只被看作是課外活動的地位,幫助達至香港教育改革中關於教導學生「學會學習」的目標。
童行正向快樂村—從戲劇教育實踐品格校園
此計劃以正向心理學及戲劇教育理論為基礎,旨為設計一套以幼兒為本的兩年戲劇教育課程,以配合機構一直以來重視推行的幼兒正向品格教育。
過程戲劇對中國小學生信任與關愛品質培養的個案研究(英文文章) | DaTEAsia 第10卷
本文為作者在中國一間小學內,以過程戲劇用於兒童道德教育的個案研究。工作坊改編自繪本故事《一隻獅子在巴黎》,用以探討在中國教育背景下,引入戲劇教學法促進小學生信任與關愛品質發展的可能性。作者認為,過程戲劇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供一種團體協作、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以補充中國小學主流的德育課程中偏重說教等不足之處。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第 10 卷
踏入2020年代之初,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全球,加上向威權主義傾斜的政權邪惡橫蠻,在在威脅香港和其他地區人民的安危。在這危難關頭,應用戲劇/劇場工作者跟其他眾多專才學者一樣,對此人類境況深表關注。我們問:我們如何利用戲劇藝術回應如此嚴峻的社會政治處境?本期學刊的文章有助我們見到業內同工如何以創意行事,思考戲劇教育及應用劇場面對眼前困境可以有何作為,在此我向他們致謝。本期內容包括:一個專題收錄了香港本地四位戲劇/劇場教育工作者在疫情之前及期間的工作和反思;以及一個中國大陸小學品德教育的戲劇教育個案研究。
於熟悉與陌生之間:隱喻的啟迪
隱喻(Metaphor)是修辭手法。文學形式上,可分為顯性和隱性隱喻。顯性隱喻又稱明喻,有like、as、as [...]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第 9 卷
編輯的話:戲劇的逃逸、跨越和連結 譚寶芝 Po-chi Tam 本期由收稿到出版歷時兩年,期間 [...]
精進臺灣國民中學表演藝術師資培育的教材教法:設計 Rasaboxes 教學模組之個案研究 | DaTEAsia 第9卷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如何在國民中學表演藝術的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 上,運用Rasaboxes來建立素養導向的教材教法。Rasaboxes源於 印度的表演理論,特別重視身體經驗與情感表達,經過西方「表演 研究」、「 戲劇治療」等領域的跨界融合,已被應用於表演訓練、諮商療癒、教育發展。
演戲如何促進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記敘文寫作的學習動機|DaTEAsia 第9卷
本研究蒐集了學生、觀察員及研究者作為老師的經歷和觀察資料, 結合學習者與施教者透過演戲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記敍文寫作的 學習動機及動機教學實踐等數據,以 Pintrich 等人(1991)的學習動機策略理論和 Guilloteaux 與 Dörnyei(2008)的動機取向語言教學 模式加以分析,作三角效度驗證。研究發現演戲是有效的動機教學 策略,最能提升非華語學生中文記敍文的寫作自我效能,其次是外 在動機導向、內在動機導向、任務價值及減少中文學習焦慮,無論 學生、觀察員及老師對運用戲劇在中文記敘文寫作課都有高度評價。
TEFO x Chris Cooper: The Art of Facilitation — A Bridge Between Two Worlds 【Activity Report】
Facilitation as a Worldview By Valerie Jane Kwok “Faci [...]
寓戲於教——在希臘小學教育的現代希臘語言科中融入戲劇教育 (英文文章)|DaTEAsia 第8卷
利用戲劇達致教育目的的傳統源遠流長,然而在希臘的教育體系中,戲劇教育僅僅自最近十年才開始正式融入以語言為主的各個科目之中。本研究審視將戲劇學習法融入希臘小學語言科的方法。本文識別出並分析了課本中所有包含戲劇表達元素的學生活動。分析結果顯示儘管在課程中有清晰提及在語言科課堂中使用戲劇學習法,但是這些指引稀疏而殘缺,主要提及簡易的肢體活動,人缺乏系統性和探究過程,學生無法有效而完整地作出戲劇表達。本文的最後部分探討了融入更多戲劇學習法的有關提議。
不朽的林泉——戲劇教學法在中國古典山水詩教學中的運用|DaTEAsia 第8卷
如今中國內地的年輕一代對古漢語,尤其是中國古典詩詞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本文試圖在中國小學主流的古典詩歌教學模式之外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即課堂戲劇教學法,並通過具體的課程設計來論證它的意義與可行性。
日本一所高中學生對校內協作編劇項目的觀感 (英文文章)| DaTEAsia 第8卷
本文探討在任務導向架構下作為語文學習模式的協作劇場編劇活動。文中載述作者在日本一所高中的首年英語會話溝通課程中加入兩項相似而有別的劇場編劇任務,以進行類實驗性研究。本文簡略討論任務的背景、原理與設計,繼而檢視學生完成任務後交回問卷的相關資料。參加活動的學生雖然明顯欠缺劇場經驗,但反應相當正面。此外,若干學生更表示語文能力在多方面有所提升,認同在構思過程中及演出作品中均有學習機會。
日本學生通過數碼戲劇故事創作重新投入學習英語 (英文文章) | DaTEAsia 第8卷
來自西方的戲劇教育在臺灣及香港已發展多年,而馬來西亞自千禧 年後引入戲劇教育相關的課程至今亦有二十年。本研究希望透過分析三位不同背景的馬來西亞華人幼教戲劇師的學習歷程,從個人生命史來理解整體戲劇教育在馬來西亞學前教育發展的脈絡。透過訪談、教學計劃及觀課資料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三者在戲劇╱劇場的啟蒙都和中華文化或學校戲劇活動有關。然而從個人的興趣發揮,加上後來正式或非正式的訓練及職場上的需要,三人都發展出別具特色的戲劇教學風貌,也在馬來西亞戲劇教育的發展史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在學前教育課程標準新上路之際,建議結合各界不同的資源,戲劇教師或藝術家能彼此對話或參考亞洲國家在幼教發展的戲劇課程新模式,來解決目前他們在幼兒園與師培機構所面臨的問題。
新自由主義下香港學生透過戲劇學習英語的反思(英文文章)| DaTEAsia 第8卷
作者結合文獻回顧及十多年的前線英語教學經驗反思,觀察到新自由主義對香港英語教育產生的影響。為進一步探討新自由主義對英語教育的掣肘,本文會檢視戲劇教學法與香港英語教育的關係,並討論學生透過戲劇學習英文的研究數據。硏究所引用的英語戲劇課內容,來自參加香港藝術學院舉辦的「以戲劇為教學法」培訓課程的英語老師於課程完結後編寫出來的教案(HKAS, 2016)。本文引用了保羅· 弗萊雷(Paulo Freire)的「批判教育學」及戲劇作為「關係教育學」 的論述為討論基礎。在論文末,兩位作者進一步反思「對話式」 (dialogical)和「具人性化」(humanising) 的英語教育的可行性,藉此供香港的戲劇教育同工、英語教師和教育學家參考。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第 8 卷
編輯的話:在全球化語境下語言教育中戲劇元素的轉化潛能 羅婉芬 Muriel Yuen-fun Law, 杜麗華 [...]
台灣應用戲劇人才培育的理念實踐 與挑戰:以南大戲劇系創作性的應 用課程之創作與實習為例|DaTEAsia 第6卷
本文以台灣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培養應用戲劇人才的 課程設計理念與實際的課程執行方式,和學生進入社區實習的實際 方案過程與成果來做示範,演示應用戲劇人才培育的方法與重要的 精神及理念與目標,同時也論述和分析台灣的政經社會與文化背景 如何和應用戲劇的興起之間的互動關係。文中並透過新興的藝術教 育學與藝術的對話性與倫理性的創作理論,來闡述應用戲劇的人才 培育與當代重要藝術思潮與創作方法之間的緊密關係,裨能啟發亞 洲與全球更多的應用戲劇教育與創作的推廣與實踐。
共建知識︰在英國中二級運用「戲場組合教育學」教授莎劇的反思實踐個案|DaTEAsia 第5卷
一直以來,大部分研究莎劇課堂教學方法均集中討論主動學習策略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信心。儘管這些討論非常重要,但往往忽略了課堂上學生之間的各種互動和合作,而這些互動其實對學習過程有決定性的影響。本文旨在探討「劇場組合教育學」如何透過 學生互動合作,讓他們從過程中共同建構知識。為此,我為英國一 家中學的一班中二學生嘗試設計並主持了六節莎劇《馬克白》課堂作為一個先導研究。本研究以維高斯基的社會文化知識建構論,及 Jonothan Neelands提出的「劇場組合」的原則為理論基礎,把採集得來的資料進行質性分析。初步研究結果支持早前有關「劇場組合教育學」的研究的一些論點︰包括 (1)「劇場組合教育學」可以建立 一個開放、包容的學習空間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互信和合作;(2) 在合作的認知過程中,學生為主,老師只是輔助學生自主學習;(3) 合作學習能啓發想像,讓各種對話得以開展。
故事、戲劇和魔法: 戲劇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DaTEAsia 第5卷
本文依據本人於2014年6月應邀於南京師範大學《兒童戲劇教育國 際大會2014》所發表的專題演講而寫成。該會議的主題為「戲劇,讓兒童享受夢想」,我選擇以兩個實例來探討該主題。我的意圖是激發各人思考戲劇於兒童的社交、德育以及語文學習的特定貢獻方式。文章並非在於窮舉方法,而是期望引發各人注意某些重要的考 量。具體來說,我希望集中於兒童喜愛和能力所及的戲劇和能夠促使上述學習出現的、起關鍵角色的教學法。
開展戲劇為希望教育學 (英文文章)|DaTEAsia 第4卷
此演講參考自保羅.弗雷勒的《希望教育學》(1992)及其信念──我們需要希望,猶如「一條魚需要水」。在此書中,弗雷勒委託我們一項任務:「無論有怎樣的障礙,都要為希望找到生機」。21世紀初,我們經歷了很多或令人質疑希望的生活經驗。本文作者提出以戲劇為希望的教育學,建議無論今天或明日,我們的角色都是與學生一起在戲劇中想像、希望、同情,並嘗試理解自己及他人。
學習批判地書寫︰戲劇作為教育學及其對文化評論的啟示|DaTEAsia 第3卷
本文旨在分析教育戲劇於香港高中通識教育科的書寫中的角色和作用。 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的書寫性質與文化評論相近,者皆涉及文化分 析、評論和書寫。本文就筆者於香港一所中學以戲劇進行的行動研究所得,探討戲劇對引發學生對話式思考、投入同儕之間的交流及與其教室 外的目標讀者之間的溝通等各方面的潛力。研究亦檢視戲劇在寫作思維過程中為評論書寫所開拓的教學空間和可能性。本文末段將討論戲劇對 批判寫作教育的啟示。
實行一個社群劇場計劃在藝術層面、教學層面及治療層面上會產生什麼挑戰?(英文文章)|DaTEAsia 第3卷
本文以一個在挪威小鎮的社群劇場音樂劇為案例。這音樂劇是關於小鎮 內不同背景及社會階層的人的日常生活、語言及歷史;作者集中討論如 何解決在藝術層面、教學層面及治療層面上的挑戰。本研究利用了一個以三個互相交叉的圈子所組成的繪圖模式為研究工具,而這三個圈子分別代表著藝術層面、教學層面及治療層面上的挑戰。作者更分析了這三個層面在挑戰出現時的相同及獨特的地方。而分析亦涵蓋了本社群劇場音樂劇研究計劃由開始階段至最後演出階段的整個過程。
香港學校戲劇教育:成果的研究與評鑒
此書為香港教育學院及香港教育劇場論壇於2006至2010年針對香港學校戲劇教育發展進行的研究成果報告。研究以問卷調查、親身走訪、個案研究及觀課面談方式進行,共12間學校、130多名校長及3,400多名老師參與,為研究香港戲劇教育的成效提供了珍貴的參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