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戲劇課程
童行正向快樂村—從戲劇教育實踐品格校園
此計劃以正向心理學及戲劇教育理論為基礎,旨為設計一套以幼兒為本的兩年戲劇教育課程,以配合機構一直以來重視推行的幼兒正向品格教育。
Te Rito Toi
“Te Rito Toi” 是紐西蘭原住民毛利族語言中的隱喻,意思是「藝術作為成長的核心」。這個應用藝術計劃是為了協助教師在新冠疫症危機之下復課教學而設。
寓戲於教——在希臘小學教育的現代希臘語言科中融入戲劇教育 (英文文章)|DaTEAsia 第8卷
利用戲劇達致教育目的的傳統源遠流長,然而在希臘的教育體系中,戲劇教育僅僅自最近十年才開始正式融入以語言為主的各個科目之中。本研究審視將戲劇學習法融入希臘小學語言科的方法。本文識別出並分析了課本中所有包含戲劇表達元素的學生活動。分析結果顯示儘管在課程中有清晰提及在語言科課堂中使用戲劇學習法,但是這些指引稀疏而殘缺,主要提及簡易的肢體活動,人缺乏系統性和探究過程,學生無法有效而完整地作出戲劇表達。本文的最後部分探討了融入更多戲劇學習法的有關提議。
熱情、夥伴、權力與堅持︰ 一個跨國戲劇課程的生命歷程|DaTEAsia 第6卷
本文以一個跨國戲劇課程為個案,討論把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首個 學位課程引入香港的經驗。作者檢視課程從開始至結束的十年間所 經歷的發展和考驗,討論兩所學院在協作中如何處理教與學的跨文 化議題,分析課程在香港和澳洲帶來的影響,思考這類課程之可持續 發展。通過分析本個案,作者引申更闊的思考,提出在應用劇場╱ 戲劇教育的實踐中,「跨文化議題」、「評估影響」、「可持續發 展」同樣是三個重要題目,深入探索這些題目,有助思考應用劇場 與戲劇教育在香港與其他地方的未來發展。
以教育性戲劇提高學齡兒童的社交能力|DaTEAsia 第6卷
本文討論希臘公立小學學童一項運用社會計量提名方法(Coie and Dodge,1983)進行的研究,藉此探討教育性戲劇在提高小學生社 交能力的作用。該研究的對象是1826名年齡由9至11歲的學童,當中 男童佔904人,女童佔922人,他們來自不同希臘公立小學共90個班 別。參與研究的學童在進行戲劇活動前和後分別填寫社會計量提名 問卷來測試社交能力。研究數據分析顯示:(1) 戲劇活動給學童的社 交能力帶來正面的影響;(2) 所有參與實驗的班別,均顯示這正面的 影響,可見與學童年齡這因素無關。綜觀研究結果,要提高小學生 的社交能力,實在應該要更重視以戲劇為本的小學課程。
如何以新聞事件為前文本設計戲劇課程——以《海的教案》為例|DaTEAsia 第4卷
2011 年 3 月 11 日下午 1 點 46 分,日本東北地方的宮城縣外海發生了芮氏規模 8.9 的大地震,所引發的十公尺海嘯隨之淹沒了日本沿海大片地區。這個事件引發台灣社會高度的關注,也產生 了一些效應,促使筆者設計相應的戲劇課程,引導參與者探索︰「當不可抗力的天災發生,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本論文即以這個課程計畫的發展歷程為例,分享筆者以新聞事件作為前文本設計戲劇課程的考量、藝術的選擇,以及流程的規畫。
看遠處︰昆士蘭學校教學藝術家的藝術合作模式|DaTEAsia 第4卷
2007年起,以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為基地的風箏藝術教育計畫 (KITE),為當地較低社經地位的小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劇場經驗活動。此乃昆士蘭教育部的一項幼兒藝術倡議計畫,由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支援,於該中心進行。KITE 以當地學前至三年級學生及其教師為對象,提供相關的當代藝術教育經驗。當中的劇場經驗乃是一項為期三年、名為 Yonder(遠處)的藝術家駐場計畫的一部分,計畫包括在 KITE 教學藝人支援及領導下,由兒童創作演出,於社區文化機構內進行,觀眾為其社群及父母/監 護人。本文概覽Yonder 的計畫模式,並拆解在學校及文化組織 中推行此模式的挑戰。
兒童與教師共同創造戲劇——中國大陸幼稚園戲劇主題課程實施的行動研究 (英文文章)|DaTEAsia 第3卷
本研究是在中國大陸某一幼稚園進行的戲劇主題課程的行動研究,通過 兒童戲劇表達、戲劇創作和戲劇表演三個方面的戲劇經驗的整合,鼓勵 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創作戲劇。本課程在幼稚園不同年齡班有不同 的主題活動。本文以5-6歲年齡班「大樹和小鳥」主題活動為例,展示 了本課程的實施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戲劇表達,幼兒通過角色扮演 表達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觀點;第二階段是戲劇創作,幼兒在教師指導下 圍繞戲劇衝突創作情節和場景,學會發現和解決問題;最後一個階段是 戲劇表演,即戲劇表達和戲劇創作兩方面戲劇經驗的整合,幼兒在「觀 眾」面前展示他們自己的戲劇作品。
利用校本戲劇課程促進小學生的社交及情緒健康發展(英文文章)|DaTEAsia 第3卷
本文主要敍述一所在芬蘭的小學在二零零七至二零零八學年如何實行校 本戲劇課程研究計劃及其結果。研究結果反映戲劇富有促進在學兒童在 社交及情緒管理能力發展上的潛力。
二十一世紀臺灣小學戲劇教育現狀觀察|DaTEAsia 第2卷
臺灣自從 2001 年開始實施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 文」課程領域中,戲劇逐漸成為受注意的教學應用媒介。 我們可以從現代戲劇和傳統戲劇兩個範疇去觀察當前臺灣小學校園裡實施戲劇教育的現狀。現代戲劇部分,戲劇教學方法在國小的應用,以創作性戲劇和教育戲劇兩種模式為主,兼具欣賞表演與介入劇情產生互動對話,激發學生創造力與審美能力,進而引導至跨學科的問題學習與解決。傳統戲劇雖然不像創作性戲劇或教育戲劇,而是偏重技藝表演為主,且傳承傳統藝術的意圖明顯,如臺北市平等國小「巧宛然」這樣深耕布袋戲有成的案例。本研究除了分析戲劇教育現狀,同時觀察戲劇教育的限制與不足,期能提出反省與建議。
幼兒美感教育的戲劇賞析:以創作性戲劇為例|DaTEAsia 第2卷
隨著學前幼兒教育改革,幼兒教育課程中的藝術教育倡議美感培養,強調學習經驗的統整,讓幼兒在團體互動的溝通過程中建立自發性,學習多元的藝術知覺及表達能力。若幼兒能以遊戲方式、連結生活經驗,投入即興創作乃至戲劇演出,更能將戲劇經驗與其他學習經驗連結,強化學習成效。本研究主要從美感教育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省思在戲劇賞析運用創作性戲劇作為戲劇策略的可能性。本研究的結論是︰﹙一﹚美感教育的戲劇賞析以創作性戲劇作為教學策略能連結學前幼教課程;﹙二﹚幼兒美感教育的戲劇賞析教學有助提升幼兒的想像力、創作力與表達能力。
戲劇教學能有效提升學前兒童和教育工作者的創造力嗎? (英文文章) |DaTEAsia 第2卷
創造力是近年教育改革下所提倡的一項共通能力,建議在各個的學習領域中,包括︰藝術教育,培訓各級學生的創造力。本研究評估了戲劇教育培訓,對學生及教師的成效。幼稚園及小學教師透過二十四小時的戲劇教育教師培訓,然而和戲劇教育導師一起策劃以戲劇輔助教學的課程設計,並且進行試教。實驗組的學生,共 83 人是隨機從參與培訓計畫的老師任教班級中抽出,而控制組的學生,共 20 人則由其他老師的同級不同班中隨機抽出。教師組則有 58 位小學及幼稚園老師參與,並且完成前、後測的問卷。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學生,經過戲劇教學後,老師觀察他們的戲劇特質較控制組的學生明顯地高。本身具較高戲劇特質和創意特質的學生,他們在講故事的口語表達能力亦較戲劇特質和創意特質低的學生明顯地高。至於教師方面,戲劇教育培訓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創意教學風格。教師更懂得鼓勵學生獨立和合作地學習,他們願意接納學生的意見和提供嘗試的機會。這些教師對在校內推行戲劇教育亦有長遠的承擔。研究的限制和未來方向亦會討論。
從學習型組織創建戲劇教育之發條件──以「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小學」的個案為例|DaTEAsia 第2卷
本文以個案研究方法,深入、微觀地探討一所香港小學如何本著 「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sation)的理念,營造合適的條件引入和發展戲劇教育,從借助外界資源開始,引入課程與人力資源,然後有效地建立教師協作教學與交流平台,築起一支強大的教學團隊,並發展出一個整全、宏觀的戲劇課程觀。本文著重討論該校在組織管理上如何落實「人本主義」的領導理念,促進教師增能,型塑教師、家長、學生與管理層共享願景和教育視野,為戲劇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
集思廣益、慎重判斷、適時應務——戲劇教育課程的籌劃 (英文文章)|DaTEAsia 第1卷
在 2009 年香港舉行的「世界華人戲劇教育會議 2009」裏,Madonna Stinson 的主題演講是「著手戲劇教育課程的要點︰集思廣益、慎重判斷、適時應務」。內容雖然取材自講者在新加坡從事戲劇教育課程的經驗,但對其他的地區亦應該有所啟發。講者指出當籌劃戲劇教育課程時,應該廣納多方的參與,亦應該謹記這開墾之旅本來就沒有任何既定的答案。
香港學校戲劇教育發展範式的轉變 |DaTEAsia 第1卷
在一項有關香港戲劇教育現況和成效的研究中,顯示學校校長贊同戲劇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可產生正面的影響。超逾九成學校表示戲劇有助學生發展他們的共通能力,於提昇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自信心兩方面尤為認同;也表示戲劇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他們提升語文能力與及知識的轉化和運用,有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品德情意。此外,校長也認為戲劇能夠提升學生在中國語文、英國語文、 藝術及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等學習領域的學習成效。然而把戲劇納入正規課程的學校為數不多,投放在戲劇教育方面的資源也有所不足。在教節的安排上,戲劇課在每週/循環週只佔 1 至 2 教節,與校內其他「非學術」科目相若。這現象反映校長在推動學校的戲 劇教育時,可能面對很大的張力。本文旨在從轉變管理和課程管理的角度探討學校如何推動戲劇教育。
台灣當代戲劇教育探究|DaTEAsia 第1卷
本文立論係受台灣當前教育改革的理念與現況所觸發,基於筆者戲劇教育的相關學術背景和教學經驗,企圖探析台灣戲劇教育觀的流變,並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與反思,提出戲劇教學實務上的思考方向與改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