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字串「2024 Realistic JN0-351 Test Prep - Enterprise Routing and Switching, Specialist (JNCIS-ENT) Exam Dumps Collection Pass Guaranteed Quiz 🛑 Search for ( JN0-351 ) and download exam materials for free through ➽ www.pdfvce.com 🢪 🧀Valid JN0-351 Test Pass4sure」619 搜尋結果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第 1 卷

2010-01-01|兒童 / 幼兒,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青少年, 劇場遊戲, 應用戲劇研究|

編輯的話 張秉權 Ping-kuen Cheung 這是《亞洲戲劇教育學刊》的第一期。舒志義博士和我忝為主編,能夠借這個平台和不同地域的同行、專家和學者,以至關心戲劇教育的朋友認真交流,實在感到榮幸,期望它能夠得到大家的鼎力支持,讓它可以繼續出版下去,為區內戲劇教育的明天,貢獻微薄的力量。 不少人都認為亞洲不同文化儘管頗有差異,而都在教育上比較重視繼承傳統與服從權威,因此,不免和「西方」的、「現代」的尊重個性、強調學者自主的特點相扞格;也因此,從先進地區介紹過來的戲劇教育理論和經驗,如何能夠在本地區得到真正落實,是十分不容易的事。「全球思維,在地實踐」(Think Global,Act Local)這句當代格言,如何體現在戲劇教育範疇,我們如何珍視區內賢達的努力與積累得的經驗,並坦誠地互相交流、切磋和學習,乃自然是我們能否不斷進步的關鍵了。 第一期只是個起步,我們自然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藉着大家的鼓勵、批評和指正,我們可以把這個平台愈辦愈好。 目錄 Editorial(英文) 舒志義 Jack Shu 頁 3 – 6 研究 「越界」:戲劇教育與超國界空間(英文) Joe Winston, 羅家玉 Chia-yu Lo, 王笑迪 Xiao-di Wang 頁 7...

(從個人角度出發)Playback 帶來的可能性【1/3】

2020-10-14||土|法|煉|幹| 伍綺琪, 一人一故事劇場|

| #土 |法|煉|幹| 伍綺琪(⾔遇劇團聯合藝術總監) 這些年與不同人的相遇交集,讓我發現Playback對人的意義十分豐富多樣。行文之際,我想起一位在肢體傷殘小組中遇上的學員。最初相遇時,我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導師,小組的學生都是新近肢體傷殘的病友,基於他們的心理狀態和活動特性,他們的演繹未必符合一般的美學標準(但日本老師Kayo在看完他們的演出後說,那是她看過其中一個最好的Playback演出),但幾年下來,看著他們藉著Playback彼此陪伴、看著他們因著彼此各方面的進步而互相激勵,我見證到Playback對他們而言,有著不一樣的意義,而這些年來,他們也成了我最好的老師。記得在那位組員的葬禮上,我與他的妻子首次在現實中碰面(縱然每次小組他都會分享與她的故事),她走過來對我說:「你是劇場小組的導師對嗎?他生前這段日子因為接觸了Playback,整個人都開心起來。謝謝你。」 Playback有什麼意義、怎樣才是「有價值」/「好」的Playback,實在難以、也無需斷言。我的生命軌跡、人生課題與這位組員,以至每個Playbacker皆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也只可以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去分享Playback(於我)的意義。 Playback的四大核心元素是藝術性、儀式性、個人成長和社會性(或社群對話)。我們當然可以理論層面去闡述這些元素、以及它們的意義。但作為一個喜歡故事的人、在這麼一個可以隨性分享的版面,我想單純的說說自己在這些方面得到的啟發。篇幅所限,這次我們先說說個人成長和儀式性這兩方面。 個人成長 在個人成長方面,上篇文章說過的此處不贅。我想分享的另外一點是,Playback讓我深刻地體會到 《還我本來面目》 中的一句說話——「我們每個人來到過世界的課題不同,所以每個人都受的大大小小創傷也不盡相同,這些創傷,都像是高級的訂製服,專為個人量身定做。」小時候的孤獨讓我對受傷的靈魂特別敏銳,也培養了不錯的同理心,加上寄居在別人的家,讓我自少學會察言觀色,這些能力應用在Playback之上,都是很好的資源。有時我會想,如果沒有遇到Playback,我讓能像今日一樣,可以感恩以前的一切經歷、視曾經的受傷為一份禮物嗎? 另一方面,Playback也巧妙地回應了我對親密關係的需要——在特定的框架和鋪排之下,它滿足了我對深刻而真實的連繫的渴求,同時迴避了在日常生活中經營關係的力不從心。幾年前我也在想,這會不會成為了另一個讓我逃避的殼子?幸好,近年與團員之間的關係也起了好些變化——畢竟過去十年來每星期都要相處、協作,雖然有著相近的理念與共同的語言,但16個性格各異的人要一起也著實不易。尤其在成為藝術總監之後,我在經營關係方面(無可避免地)有了很多成長。有時我想,每個人成長的方式、步伐也不一樣,或者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是為我個人量身定做的吧? 儀式性 上文提及,Playback在「特定的框架和鋪排」之下可以促成深刻而真實的連繫,我理解這就是儀式性的作用。和很多人一樣,最初接觸Playback時,我也驚訝於這個空間的奇妙,讓人日常的防備鬆懈,將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基於我本身對於方法論的特殊愛好(我的Mphil論文寫的就是Jerzy Grotowski在人之轉化上的方法論),同時也出於教學與演出需要,我特別關注怎樣讓故事、特別是不易說出口的故事被說出來。我想到大學時讀到,西方教堂的建築設計如何營造崇高感,讓人一走進那個空間便感到肅然起敬。我想,Playback中儀式就是建構一個讓人安心分享的空間的一磚一瓦,在意識與口語以外,默默把人的心敞開,讓故事流動,同時體現一劇場一些重要的精神 (如非批判性聆聽、尊重個體價值和擁抱多元性等。) 我想我對於儀式的重視,大概也有個人的因素。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在日常的溝通中感到無力,對於人與人之間隔閡頗為敏感,沒有讓我感到安心、安全的氛圍,我是很難真的把心打開。一位澳洲Playbacker Rea Dennis 曾在論文中講述一個分享者如何從觀眾席中走出來(a storyteller emerges from the audience)、分享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The ritual framework offered by...

遊戲與人

2022-07-27|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匠藝.研.遊|羅婉芬,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劇場遊戲|

講起玩遊戲(play),我們一般會想到成人和孩童。腦海浮現的畫面大概有電視遊戲節目中參加者嘻嘻哈哈互相整蠱或被節目組戲弄的情景,或小朋友去playgroup(遊戲班)學習。也會想到2019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下閉在家中工作或上網課需要外出跑跑跳跳「放電」的情況。(註1)從心理學和教育學來看,不論是精心設計的娛樂節目,大規模的奧林匹克競技運動,或是隨意由人的玩耍、嬉戲、小手工,甚至塗鴉等各式消遣遊戲,都有滿足我們需要郁動、渴望愉悅、勞累後需要放鬆身心,或鍛鍊體魄、訓練生活和學業上技巧等作用。那麼,玩遊戲的就只有成人和孩童嗎?當然不是。 早前,我隨友人劇團的藝術義工到社區中心跟一班老友記玩遊戲,聽故仔,猜字謎。(註2)大部份義工也是銀髮族,活動前練歌,唱自己年代的歌仔:『有隻雀仔跌落水』、『氹氹轉,菊花園』;之後帶領老友記玩繞花繩、抓豆袋、挑竹籤等玩意,玩得開懷。參加活動的老友記的身體狀況和狀態不一。有的健步如飛,也有行動略見吃力的;有老友記安靜參與,說話不多,也有見到枱上公雞碗,就說著兒時家中的器皿食具和生活點滴,懷舊一番。(註3)有老友記聽講故佬說著毽子的故仔,一時興起走上前來踢毽子,顯顯身手,重温往昔時光。當日,有一位叔叔與组員玩挑巨型竹籤。(註4)叔叔手指不大靈光,初時經常移動到其他竹籤而無功而返。同組的人緊張的指點他,見他成功取到竹籤時為他歡呼。慢慢地,叔叔的眼睛多了神采,整個人活躍起來,手眼協調好了,取得的竹籤也多了,開始樂在其中。究竟,遊戲是什麼?何來魔法令叔叔起如此變化? 荷蘭歷史學家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從語言學和文化歷史角度,考察德國、荷蘭、希臘、中國等地的古代文化,探究語言、法律、戰爭、詩歌、哲學、藝術不同範疇中的遊戲成份,整理成書取名Homo Ludens: A study of the play element in culture。(註5)Ludens一字來自拉丁文ludere,有「嬉戲」的意思,‘homo ludens’ 意指 ‘man playing’「遊戲的人」。(註6) 赫氏定義遊戲是一種『自願的活動或消遣,在特定的時空範圍內進行的,其規則是遊戲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絕對的約束力。』(註7)不論是個人還是團體的遊戲都包含以下基本因素:『競爭、表演、展示、挑戰、打扮、炫耀與賣弄、佯裝和結合[筆者按:帶有約束力]的規則。』(註8)遊戲本質上帶有張力、有變化、莊嚴、有節奏的、令人狂喜。(註9)赫氏指出遊戲這些性質早在古時社會己出現於兒童遊戲,以及動物生活中,想想小貓小狗嬉戲,雀鳥求偶,貓捕鼠等就會得知。赫氏進一步指出對人類來說,遊戲不僅僅調節生活,更重要是讓遊戲者藉由體驗遊戲的張力,享受遊戲的樂趣以及在有別於「平常生活」的意識下,超越眼前的生活需要,給行為注入意義。在他來看,一切遊戲都具有特定的意義。(註10)遊戲者的遊戲精神(play spirit)在於勇於挑戰,敢於冒風險,忍受不確定性,承受張力。隨著緊張情緒增加,遊戲者就容易忘記他只是在做遊戲。(註11)或許,這就是那天激活了玩挑竹籤那位叔叔的魔法所在。 上述遊戲的特點和功能跟戲劇的特質有不少共通處,從事戲劇教育的朋友會容易明白。(註12)而赫氏的研究則更進一步點出遊戲跟文化和文明的關係。他指遊戲的歷史比文化悠久。(註13)意思是,文化形成的初期就具有遊戲的性質,遊戲發揮著推動文明進程的功能(civilizing functions)。下面直接引述赫氏的話: 在遊戲成份或缺的情況下,真正的文明是不可能存在的;這是因為文明的預設條件是對自我的限制和控制,文明不能夠將自己的傾向和終極的最高目標混為一談,而是要意識到,文明是圈定在自願接受的特定範圍之內的。在一定的意義上,文明總是要遵守特定遊戲規則的。真正的文明總是需要公平的遊戲。公平遊戲就是遊戲條件中表達出來的堅定信念。所以遊戲中的欺詐者和攪局人粉碎的是文明本身。(註14) 赫氏從遊戲角度剖析人類文明所需的條件包括自願參與、自由、協商、公平。這說到底就是對民主的確認。故此,培養認真玩遊戲的人,就是參與推動社會文明進程的工作。赫氏的遊戲觀念在心理學和教育學以外提供另一個視野看遊戲的本質、人與社會的關係,對當代社會尤其刻下的香港意味深長。 「放電」是「釋放能量」的意思。 藝術人家Art Home’s albums《返老玩童》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ArtHomeTheatre&set=a.3842726452494906 公雞碗又稱雞公碗,指瓷碗上手繪或印上黑尾公雞圖案。有興趣的,可參閱〈香港,做乜嘢?(二)淺談公雞碗〉https://www.nam-nam-nam.com/food-culture-and-story/hk-cock-bowl 有關五色竹籤的玩法,可參閱〈香港懷舊玩具〉https://hktoystory.wordpress.com/%e4%ba%94%e8%89%b2%e7%ab%b9%e7%b1%a4/ Huizinga,...

等等,我們都需要時間……

2018-01-31|匠藝.研.遊|羅婉芬|

...Stephen, J. (2009). Writing analytically. Boston, MA: Thomson Wadsworth,頁4。 單仁平。2018/01/25。〈少數香港大學生的視野太窄了〉,《環球時報》。http://opinion.huanqiu.com/shanrenping/2018-01/11552378.html。網址。(2018/01/30瀏覽) 立場新聞。2018/01/25。〈【轉載】浸大學生佔領語文中心片段合集〉。(2018/01/30瀏覽) 立場新聞。2018/01/23。〈浸大文學院副院長撰文-促校方取消普通話畢業要求〉。網址。(2018/01/30瀏覽) 明報。2018/01/24。〈校友呂秉權:浸大要讓學生改過 文學院副院長:社會政府也有責任〉。https://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80124/s00001/1516807394438。網址。(2018/01/30瀏覽) 黎明,2018/01/26。〈為何說浸大普通話豁免試丙部難度過高?〉,《立場新聞》。網址。(2018/01/30瀏覽) 楊子琪。2018/01/27。〈從2年拉鋸戰到8小時衝突,浸大學生在爭取什麼?〉,《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127-hongkong-bu-mandarin/。網址。(2018/01/30瀏覽) 王丹麟。2018/01/30。〈浸大被停學兩生,今到語文中心道歉,望社會焦點重投普通話畢業要求〉,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80130/s00002/1517249587840。網址。(2018/01/30瀏覽) Wellington, J. J.等著,(2008). Succeeding with your doctorate. Lond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頁82。...

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嗎?

咦,

你輸入的關鍵字沒有結果……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有時需要不斷地試驗才能成功,你不如再輸入另一個關鍵字試一試!

若果你仍未尋獲所需?

歡迎告訴我們你的需要!

感謝您的留言。已發送。
嘗試發送您的消息時出錯。請稍後再試。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