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字串「Quiz 2024 ACFE CFE: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 Marvelous Sample Exam 🥠 Search for ⮆ CFE ⮄ and obtain a free download on ➠ www.pdfvce.com 🠰 🐪CFE Actual Exam Dumps」644 搜尋結果

TEFO戲劇教育研討會2020/21:應用戲劇的數碼實踐與反思

2021-03-13|

...Enablers: A Case Study of Creativity, Technology and Student Effectiveness 3月13日(六)HKT 13:30 – 15:00 主持:關信培(TEFO董事局主席) *活動將以英文進行 我們一直在思量創意、科技和教育如何與學生的能動力相交,促使學習發生。在疫情下,出現了一些對於科技與學習的有利及不利實踐。本主題演講將會討論到當學習者集體地及富想像力地投入到學習時,有什麼能構成一個有效地支援他們的「優質實踐」。我們也會談及到如何最有效地設計及運用科技於學習之中,亦會延伸分享到一個關於運用科技作為藝術工具的個案研究;以及展示一些給予學生進行集體創作的材料。 【講者簡介】 Michael Anderson教授是國際有名的教育領袖。他在過去20年間,廣泛地教授、研究及書寫有關教育、轉化及科技方面的專題,出版了13本著作及發表了55篇相關論文和書章。他的國際研究及實踐專注探索如應用4C「創意、合作、溝通、批判反思」(creativity,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reflection)整合貫徹在課程框架之中,以回應21世紀的學習者需求。他的最著作《變革教育:學習、教學法與課程的重新想像》將於今年五月發行。 【主題演講】如何明智地行動:運用C&T的「普羅斯佩羅科技」網上資源於應用劇場及數位科技去啟發學習 How to Act Smart:...

遊戲與人

2022-07-27|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匠藝.研.遊|羅婉芬,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劇場遊戲|

講起玩遊戲(play),我們一般會想到成人和孩童。腦海浮現的畫面大概有電視遊戲節目中參加者嘻嘻哈哈互相整蠱或被節目組戲弄的情景,或小朋友去playgroup(遊戲班)學習。也會想到2019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下閉在家中工作或上網課需要外出跑跑跳跳「放電」的情況。(註1)從心理學和教育學來看,不論是精心設計的娛樂節目,大規模的奧林匹克競技運動,或是隨意由人的玩耍、嬉戲、小手工,甚至塗鴉等各式消遣遊戲,都有滿足我們需要郁動、渴望愉悅、勞累後需要放鬆身心,或鍛鍊體魄、訓練生活和學業上技巧等作用。那麼,玩遊戲的就只有成人和孩童嗎?當然不是。 早前,我隨友人劇團的藝術義工到社區中心跟一班老友記玩遊戲,聽故仔,猜字謎。(註2)大部份義工也是銀髮族,活動前練歌,唱自己年代的歌仔:『有隻雀仔跌落水』、『氹氹轉,菊花園』;之後帶領老友記玩繞花繩、抓豆袋、挑竹籤等玩意,玩得開懷。參加活動的老友記的身體狀況和狀態不一。有的健步如飛,也有行動略見吃力的;有老友記安靜參與,說話不多,也有見到枱上公雞碗,就說著兒時家中的器皿食具和生活點滴,懷舊一番。(註3)有老友記聽講故佬說著毽子的故仔,一時興起走上前來踢毽子,顯顯身手,重温往昔時光。當日,有一位叔叔與组員玩挑巨型竹籤。(註4)叔叔手指不大靈光,初時經常移動到其他竹籤而無功而返。同組的人緊張的指點他,見他成功取到竹籤時為他歡呼。慢慢地,叔叔的眼睛多了神采,整個人活躍起來,手眼協調好了,取得的竹籤也多了,開始樂在其中。究竟,遊戲是什麼?何來魔法令叔叔起如此變化? 荷蘭歷史學家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從語言學和文化歷史角度,考察德國、荷蘭、希臘、中國等地的古代文化,探究語言、法律、戰爭、詩歌、哲學、藝術不同範疇中的遊戲成份,整理成書取名Homo Ludens: A study of the play element in culture。(註5)Ludens一字來自拉丁文ludere,有「嬉戲」的意思,‘homo ludens’ 意指 ‘man playing’「遊戲的人」。(註6) 赫氏定義遊戲是一種『自願的活動或消遣,在特定的時空範圍內進行的,其規則是遊戲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絕對的約束力。』(註7)不論是個人還是團體的遊戲都包含以下基本因素:『競爭、表演、展示、挑戰、打扮、炫耀與賣弄、佯裝和結合[筆者按:帶有約束力]的規則。』(註8)遊戲本質上帶有張力、有變化、莊嚴、有節奏的、令人狂喜。(註9)赫氏指出遊戲這些性質早在古時社會己出現於兒童遊戲,以及動物生活中,想想小貓小狗嬉戲,雀鳥求偶,貓捕鼠等就會得知。赫氏進一步指出對人類來說,遊戲不僅僅調節生活,更重要是讓遊戲者藉由體驗遊戲的張力,享受遊戲的樂趣以及在有別於「平常生活」的意識下,超越眼前的生活需要,給行為注入意義。在他來看,一切遊戲都具有特定的意義。(註10)遊戲者的遊戲精神(play spirit)在於勇於挑戰,敢於冒風險,忍受不確定性,承受張力。隨著緊張情緒增加,遊戲者就容易忘記他只是在做遊戲。(註11)或許,這就是那天激活了玩挑竹籤那位叔叔的魔法所在。 上述遊戲的特點和功能跟戲劇的特質有不少共通處,從事戲劇教育的朋友會容易明白。(註12)而赫氏的研究則更進一步點出遊戲跟文化和文明的關係。他指遊戲的歷史比文化悠久。(註13)意思是,文化形成的初期就具有遊戲的性質,遊戲發揮著推動文明進程的功能(civilizing functions)。下面直接引述赫氏的話: 在遊戲成份或缺的情況下,真正的文明是不可能存在的;這是因為文明的預設條件是對自我的限制和控制,文明不能夠將自己的傾向和終極的最高目標混為一談,而是要意識到,文明是圈定在自願接受的特定範圍之內的。在一定的意義上,文明總是要遵守特定遊戲規則的。真正的文明總是需要公平的遊戲。公平遊戲就是遊戲條件中表達出來的堅定信念。所以遊戲中的欺詐者和攪局人粉碎的是文明本身。(註14) 赫氏從遊戲角度剖析人類文明所需的條件包括自願參與、自由、協商、公平。這說到底就是對民主的確認。故此,培養認真玩遊戲的人,就是參與推動社會文明進程的工作。赫氏的遊戲觀念在心理學和教育學以外提供另一個視野看遊戲的本質、人與社會的關係,對當代社會尤其刻下的香港意味深長。 「放電」是「釋放能量」的意思。 藝術人家Art Home’s albums《返老玩童》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ArtHomeTheatre&set=a.3842726452494906 公雞碗又稱雞公碗,指瓷碗上手繪或印上黑尾公雞圖案。有興趣的,可參閱〈香港,做乜嘢?(二)淺談公雞碗〉https://www.nam-nam-nam.com/food-culture-and-story/hk-cock-bowl 有關五色竹籤的玩法,可參閱〈香港懷舊玩具〉https://hktoystory.wordpress.com/%e4%ba%94%e8%89%b2%e7%ab%b9%e7%b1%a4/ Huizinga,...

「研究下先!」

2017-08-21|匠藝.研.遊|羅婉芬,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過程戲劇, 應用戲劇研究|

「做研究」這三個字聽起來頗嚇人,令人聯想到沉悶、重覆、嚴肅和不相干的工作。但日常生活中不乏做研究的例子,由股票入市、換手機、選食肆、揀學校、做網購到搵工跳槽,我們都會「研究下先」。 那是說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按需要查考資料,運用書本報章雜誌的知識,做測試,動用自己過往的經驗或向有經驗人士查詢,以便取得各式資料來釐清一些想法,作比較和做決定,再回頭評估所做的決定。過程中,我們尤如幹探查案般翻查資料和資訊,絲毫線索也不放過,嚴肅認真對待。找到線索或靈感時,喜孜孜的把得來不易的心得公諸同好。一個循環的研究功夫暫告一段落,但話題卻不斷。這連串解決刻下需要或處理難題的行為就是在「做研究」了。 字面上,「研究」有窮究事理的意思,南宋文獻早有記載這詞。(註1) 英文「research」一字則來自中古法語 recherché,有尋找、搜尋和仔細觀察的意思。(註2) 眾多研究方法中,「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最貼近生活的研究法。行動研究是實踐主導,由實踐者在特定、具體的情境下策劃和展開的研究工作;目的在於處理難題改進實務工作,或在日常實踐中帶來變革或者建立願景;實踐者本身就是研究者(practitioner as researcher)。 行動研究跟戲劇教育實踐息息相關,但從事戲劇教育的戲劇人或老師卻甚少視自己為研究人員。John O’Toole和David Beckett指出好的老師/實踐者總是期望有所作為,他們會仔細審視自己的工作,對新出現的證據和經驗反覆思考,繼而形成一個探究方向或研究問題,再切實的按部就班地尋找答案;此時實踐者就自然而然地成為研究人員。(註3) 工作上,我經常接觸學校老師,跟他們一同構思如何運用戲劇策略來設計課堂,Nina(化名)就是一個行動研究實踐者的例子。 Nina是中學英文科老師在一間男校任教;參加了我們的教師培訓計劃,首次認識和體驗「過程戲劇」(process drama),並嘗試應用在英文的學與教上。(註4) 她有感男生對女性的情感的觸覺欠細膩,課堂必讀的莎劇《王子復仇記》簡易本對哈姆雷特的母后不單著墨不多更有偏頗之嫌,所以她特意為學生編寫了一節過程戲劇,讓男生入角成為皇后探索這女性的內心世界。戲劇其中一個環節是皇后在夫君突然死去後改嫁前的一刻漏夜離開皇宮,到夫君墳前訴心事。Nina在課室中央放一椅子象徵先王墓碑,「皇后」就到先王墳前吐露衷情。我在場觀察,男生都很投入,七情上面哭訴跟夫君的死別、哈姆雷特跟「她」反目、自己改嫁的想法等。 當天上課前,Nina在課堂外向我簡述加插了墳前訴心聲這環節,接著說:「我設計了一張工作紙給學生入角做皇后之後寫一下想向先王說些甚麼話。但我不肯定這樣會否給學生過多的指示,太限制他們了?」我請她先試教,課後再一同檢討。Nina改動教學設計是因為先前觀課發現同事任教的另一班學生似乎純粹興之所至,隨意無邊際的創作,她感覺學生需要一點規範;有趣的是她不確定自己的改動是否合宜。Nina這個疑惑正觸及一個重要的課題:過程戲劇是即興戲劇,教學設計方面適宜有多大規劃,又多大隨意和自發呢?(註5) Nina觸覺敏銳,感覺到過程戲劇在構架與自發隨意(structure and spontaneity)之間有微妙關連,提出疑問;同時抱著開放的態度辨析教學需要,嘗試調整學習活動,是不折不扣的行動研究者。Nina的自身經驗和反思能力是她解決教學難題的重要基礎。 研究是關於窮究事理,建構知識和應用新知。過程中,研究者藉著反思檢視自己的想法,分析和重組對探究議題的理解,甚或修正先前對探究情境和問題所提出的假設。把戲劇應用在教育及其他領域上本來就是實踐與研究的結合,戲劇人和老師「做研究」實在是順理成章,是日常實踐工作的一部份。(註6) 註 1. 廣東辭源修訂組等編,(1987)。《辭源:縮印合訂本》,頁1215,香港:商務。 2. Klein, E. (1971). A comprehensive...

戲劇和提問:開啟思考「黑箱」的鑰匙

2019-04-08|匠藝.研.遊|羅婉芬,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應用戲劇研究|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ultural criticism’, The Journal of Drama and Theatre Education in Asia Vol.3, pp. 69-92. 全文下載:http://www.dateasia.tefo.hk/index.php/dateasia/article/view/28 就學生對「阿Bill和他的處境」和「校園欺凌」提出的問題和「欺凌是 … …」的理解,可參閱 Chan & Law,2012,頁81-82,91。 參閱范梅南(Max van Manen)著,高淑淸等譯。2004。《探究生活經驗:建立敏思行動教育學的人文科學》[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

希望和絕望:一個研究匠人的生命故事

2017-09-22|匠藝.研.遊|羅婉芬,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應用戲劇研究|

...of the oppressed.] 台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 Boal, A. 著,賴淑雅譯,(2000)。《被壓迫者劇場》[Theatre of the oppressed.]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以及Boal, A. (2006). The aesthetics of the oppressed.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3. 此文收錄於Boal, A. (1998). Legislative theatre. London; New...

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嗎?

咦,

你輸入的關鍵字沒有結果……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有時需要不斷地試驗才能成功,你不如再輸入另一個關鍵字試一試!

若果你仍未尋獲所需?

歡迎告訴我們你的需要!

感謝您的留言。已發送。
嘗試發送您的消息時出錯。請稍後再試。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