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earch query "2024 Realistic JN0-351 Test Prep - Enterprise Routing and Switching, Specialist (JNCIS-ENT) Exam Dumps Collection Pass Guaranteed Quiz 🛑 Search for ( JN0-351 ) and download exam materials for free through ➽ www.pdfvce.com 🢪 🧀Valid JN0-351 Test Pass4sure" has 619 page results

應用劇場工作中的故事及情感﹙下﹚

2022-07-14|裡面與外面,或中間|曾靖雯, 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一人一故事劇場, 受壓迫者劇場, 戲劇治療 / 心理劇, 社區劇場|

同時,必須務實抓緊自己的能力條件、手上的工具庫及資源、以及各種現實情況,在戲劇工作現場聚焦出一個有利大家一起探索的範圍,但永遠有彈性界線,因為這個界線透過隨時體察對方、自己的實際狀態來決定。 也就是說,我們當然要在應用戲劇工作場域中,有方向性地對參與者的某些故事面向感到好奇,以利建構出邀約他們分享故事的引導框架;但好奇及引導都是有節制的,不能太一廂情願,不能太理所當然或麻木,將可能是炒作、煽動、過度挖掘或刺激情緒的作為,誤認為劇場工作的「成功」(參與者的情緒不是拿來衝高潮用的)。 因此,我的看法是,如果我們事先就知道工作對象的背景涉及創傷經驗,或工作目標本身就需要面向創傷,無論有沒有資源邀請心理專業工作者一起在場,永遠都是先從自己身為帶領者,是否夠謹慎與自制開始檢視起。 不要太急著列出戲劇策略,而是對應工作目標及主客觀條件之後,深思自己以「劇場工作者」身份出現在這裡的原因及意義;辨認自己面對此族群及議題的能與不能,妥善選擇運用戲劇作為反映或回應現實的角度、方式與力度。 更理想的是,應用戲劇工作者應常常回觀自己的實踐問題意識、信念、價值觀,定期盤點自己工作的取向、方法系統、擅長與卡關…,這些反身的整理皆關乎工作者傾向以什麼視角去看待「人在處境中的情況」、「 這個情況引發了什麼樣的情緒」,以及從哪個角度去探究「為什麼」。 例:聽到參與者分享了充滿情感的個人故事後,是傾向進一步協助對方探索更多內在的情緒層次?或是引導大家討論「社會處境」及「情感」之間的影響連結、或團體成員之間的故事呼應關係等。 另外,劇場工作者面對他人流露的情緒時,自己擅長或習慣面對的是哪些情感?對什麼情感感到陌生?對什麼覺得害怕或疏離?…工作者本人的生命經驗、跟情緒共存的方式,以及對自己的反思覺察程度,也再再影響著在劇場現場面對他人情緒的方式。 綜合上述,心理專業的知識及方法的確是從事應用戲劇的重要資源,對我而言,保持進修學習,對於在劇場裡跟人群及其故事裡的情感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提醒及幫助。跟創傷經驗直接或間接工作時,若能與心理工作者一起合作,可以帶來的提醒及對話勢必能促進更細緻的推進。但同時,我也想要再次拉出距離,提醒自己:好好珍視並落實劇場之所以是劇場的原因,並不是每件事、每個環節都要變成心理專業取向的。 劇場作為平易近人的藝術,自古至今以各種方式與程度,邀請人們聚集,交流集體生活裡的經驗、感受、觀點,從裡面交織出社會生活的樣態。分享故事是人類生活的根本需求與文化,它是社會性的、美學性的、儀式性的,當我們有幸透過劇場工作,邀請人們在既集體又個人的聚合中,自發分享,並見證他人故事,所有情感的流動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當有人關注人們在劇場中分享故事時情感如何流動,當有人關心劇場工作者如何承接人們的情感,當然都是好事,也是必要的提醒;不過我也同步希望,各種專業領域的發展及分工,是為了幫助我們用更豐富的視角,對人類生活產生多元及深刻的理解,而不是讓原本的社會生活太快就被特定的專業化視角蓋過,或心生「若不是專業的人來做,可能會很危險」的焦慮模式。我們需要的是謹慎,而非過頭的小心翼翼。...

應用劇場工作中的故事及情感﹙上﹚

2022-06-30|裡面與外面,或中間|曾靖雯, 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一人一故事劇場, 受壓迫者劇場, 戲劇治療 / 心理劇, 社區劇場|

五月初,我應「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之邀,擔任《從意識到行動—應用劇場跨域交流》線上系列講座的其中一場講者,分享我這幾年在台灣跟NGO、社區社群做組織工作的經驗與反思。 座談時,一位從事戲劇治療工作的參與者提問,他想知道當我工作的對象族群有經歷不同類型的創傷時 (如:因為政府徵收土地開發建設,世居數十年的整個村落必須遷村,大家必須各自搬到不同地方,村落的分崩離析正在倒數中),「承載和整理這些創傷經驗跟情緒的過程是怎麼樣的?會有相關的精神健康工作者作支援嗎?」 當下我回應了一堆,座談結束後,聯想起以前聽過的另一個提問(且聽過不只一次),主要是針對「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邀請觀眾上台說故事,會涉及很多情緒,是不是應該有心理工作者在場協助?」 這兩個提問,當然出自不同的脈絡,不過對我而言似乎呈現了某種互相呼應的關切: 在「劇場」的工作場域中,一旦涉及「邀請參與者分享自身故事」的機制(尤其若分享出來的故事跟創傷經驗有關),而連動到「情緒」的起伏波動時,是否應該、或可能需要有「心理專業工作者」在場,以協助避免可能的危機/危險 (?)。 對此,我心裡大概交織著幾個面向的思考: 1、在哪些主客觀條件底下,需要對「情緒」的流動狀態特別謹慎? 2、當有人分享自身故事、有情緒湧出,心理專業就一定要介入嗎?跟「分享自身故事」及「有情緒流動」相關的場合,都需要心理工作者在場嗎?在這個專業高度分工的時代,面對人的情感流露,是否有過度「專業化」、「治療取向化」的處理傾向? 3、聆聽他人故事的「過程中」及「之後」,哪些應對的態度及方式是需要留意的?是否一定要有心理專業訓練,才可以好好承接他人分享故事時流動的情緒? 4、在以互動、分享機制為主的「劇場」工作中,聆聽他人故事的哪些應對態度及方式是需要留意的?是否一定要有心理專業訓練,才可以好好承接他人分享故事時流動的情緒? (跟第3點一樣,但加上「劇場」場域) 對我個人的實踐而言,我有興趣且擅長的是社會性的劇場實踐,而非心理治療;雖然這些年來的確持續進修心理治療及戲劇治療的部份理論及方法,但主要是為了讓自己更細緻地了解人、認識人,希望邁向社會性覺察的路途上,可以同步靠近並照顧彼此的狀態。 在進修治療的過程中,反覆驚嘆人類內在的複雜宇宙,也見證到心理專業工作者的陪伴力量,真的對心理工作充滿敬意。這些也不斷讓我督促自己,必須在劇場工作中更謙卑、謹慎,因為劇場本身是感性經驗的藝術,應用戲劇則是有意識地將感性經驗延伸到不同目標,身為工作者,既要宏觀、批判地看著社會,也要能細膩與人的內在狀態共行。 凡是跟社區社群直接互動、以參與機制為核心的劇場工作,所有環節皆跟「表達自我」脫不了關係—無論是純身體的舞動、集體合作創作畫面、口語分享…—概或遠或近地涉及自身的生活及故事。有時,我們事先就知道工作對象的背景涉及創傷經驗,工作目標可能也需面向創傷;但更多時候,很多工作目標常是社群性的、組織關係的、教育性的,不見得有機會知道參與者的生命故事裡有哪些面向,也不知道看似平凡日常的經驗裡是否藏著什麼特殊事件、是否會連結到哪些情緒。 在此情況下,就算劇場的工作目標不是治療取向,但只要我們是跟人群工作、有彼此分享故事的過程,本來就應該尊敬各種情緒的現身或不現身,因此應劇工作者最重要的是釐清工作目標,確認組織工作者邀請戲劇工作進場,是想跟參與者們一起往哪個方向前進;接著以工作目標為羅盤,但以參與者的實際狀態為羅盤上的指針,時時確認當下有沒有跟參與者們可以負荷的狀態共行。 ﹙待續﹚...

Did you find what you were looking for?

Hmm…

The query you just searched for has no results…

Sometimes we have to try different methods in our process in order to find what we’re looking for, try another query!

Let us know what you’re looking for!

If you can’t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on our website, we’d love to know what journey you went through to get here, and we hope we can update our website to better suit your needs.

Thanks for your message. Has been sent.
There was an error while trying to send your messag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