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字串「2024 Realistic JN0-351 Test Prep - Enterprise Routing and Switching, Specialist (JNCIS-ENT) Exam Dumps Collection Pass Guaranteed Quiz 🛑 Search for ( JN0-351 ) and download exam materials for free through ➽ www.pdfvce.com 🢪 🧀Valid JN0-351 Test Pass4sure」619 搜尋結果

TEFO應用戲劇工作坊:美學的潛能

2018-04-14|

「我希望大家除了重視應用劇場的各種操作形式,也同樣重視應用劇場對美學的要求。因為我們必須要認真地認識及運用戲劇的藝術性,才能夠更有效地發揮應用劇場的力量。」(林燕) 應用戲劇涵括了多種不同的戲劇形式,例如過程戲劇、教育劇場、論壇劇場、博物館劇場、青少年劇場、社區劇場、人種誌戲劇等等。應用劇場的設計強調對場景、目的、參加者需要的考慮,希望運用戲劇作為一種工具及媒介,推動社會各階層的平等參與,從而達到教育或轉化的目的。應用劇場的實用性及社會性固然重要,然而一個重視藝術性及美學的應用戲劇作品,更能提昇和深化戲劇帶來的影響力。 TEFO 很高興邀請到,熟知應用劇場及編作導演劇場的資深工作者-林燕,為我們主持「TEFO應用戲劇工作坊:美學的潛能」,與大家一同探索如何在應用劇場作品中發揮藝術性與表演美學,從而加深應用劇場的潛能及藝術轉化的力量。 【工作坊內容重點】 - 透過練習、即興及創作,探索如何運用隱喻、符號、意象、物件、形體等戲劇元素,以豐富應用劇場的敘事形式和表演風格; - 嘗試虛與實的說故事手法,尋找不同敍事方式的可能性; - 探索演教員的表演美學,以及其作為表演者、故事角色、社會公民、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多重身份; - 實驗不同的演繹手法,探索應用劇場的藝術性和應用性如何互相補足; - 透過體驗及實作,探討應用戲劇中的美學及藝術性,如何強化藝術轉化潛能。   本工作坊特別適合: - 已經在實踐應用劇場工作的你,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運用劇場的美學觀,以提升應用劇場作品藝術性,使其發揮更大效果; - 對應用劇場有興趣的你,想認識不同應用劇場的作品,體驗運用不同演繹手法來構作,探索藝術和應用如何相輔相成的你; - 想學習更多編作應用劇場的實用方法,以增強你帶領社區/學校參加者說故事能力的你; - 渴望有人陪伴一起構思考如何實現把你想發展的議題轉化成應用劇場的你。 【工作坊詳情】 導師:林燕(Krissy Lam) 日期:2018年4月14 –...

「展演研究(Performed Research)的創作與挑戰」活動情況

2016-03-07|TEFO 活動報導|

活動已經於2015年11月28日順利舉行。當日大約有40人出席,期望了解這種新興的劇場創作方法。論壇首先由主持陳玉蘭(Phoebe)簡述展演研究的不同形式,然後由Phoebe及林燕(Kirssy)分別闡述《彌補心路程》及《塗丫》的創作過程及困難。 首先,Phoebe向出席者簡述展演研究的概念和主要形式,「我們今天用Performed Research(展演研究)這名詞,類似的字眼有Research-based Theatre(以研究為本的劇場),意思是引用研究得來的資料創作劇場演出」。展演研究的形式包括引錄劇場(Verbatim Theatre)及紀錄劇場(Documentary Theatre),已有本地劇團以這兩種形式創作,而《彌補心路程》及《塗丫》則屬於人種誌劇場。 「人種誌」一詞,翻譯自Ethnography:Ethno的意思是人,Graphy的意思是圖畫,Ethnography即是人的面貌。「人種誌」的概念源自人類學,是一種研究人或某族群生活歷驗的研究方法,研究員須要與研究對象共同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歷驗及文化。人種誌劇場是指以上述研究方法收集到的資料,用表演的形式去呈現;雖然這種呈現與研究資料不盡相同,不等同於現實,但是表演是立體的媒介,能夠重新展演當中的聲音、視覺、情感和氣氛,比文字及錄像更為接近研究資料。 《彌補心路程》是張敏儀(Margaret)的博士研究論文的一部份,是一齣由演員及導演集體創作的原創舞台劇,由Margaret擔任導演及首席研究員。當天原本由她分享創作過程,但因身體不適,由Phoebe代為演講。《彌補心路程》的研究對象是癌症病人照顧者(指病人的家人或朋友,不是醫護人員)。Margaret從個人經驗發現,在華人社會提及死亡是禁忌,照顧患癌家人或朋友則是一種道德責任,而且他們有壓力也不習慣與別人分擔。因此,Margaret展開研究工作,期望以戲劇呈現研究所得,改變對死亡的忌諱,引發公眾討論,幫助癌症病人照顧者。 研究及創作過程中,Margaret遇上不少困難。起初,她需要邀請癌症病人照顧者參與計劃,但是他們的生活非常忙碌,只好邀請過去有此經歷的人士參與。計劃最初募集了15位癌症病人照顧者,藉訪問、小組討論及戲劇工作坊收集資料,途中有參與者退出,最後只有兩位從頭到尾參與計劃,包括公開演出部分。 除了癌症病人照顧者,計劃亦需要具劇場經驗的朋友參與,雙方合作,編作劇本。然而,當編作劇本時,Margaret發覺她需要主導劇本編作,甚至親自編寫劇本,因為欠缺戲劇經驗的照顧者不習慣以戲劇呈現想法和故事,而具劇場經驗的朋友又欠缺親身照顧癌症病人的經驗,結合兩方面的經驗對Margaret是一種考驗。 另一方面,創作時間亦是問題。與參加者建立關係、收集資料及創作劇本,即使埋頭苦幹,也不能一蹴而就;如何令參與者分享自己的個人感受而不感到難過、尷尬呢?不同參加者對計劃、對劇場有不同期望及理解,如何緩和呢?以上種種均需要時間去處理,但演期又逼近,過程中充滿張力。 劇本以六個單元式的短篇演出串連,由病人證實患癌、治療、復康、復發、末期,到最後哀悼,順時序地呈現癌症病人照顧者的經歷。Margaret表示,這安排能夠兼顧藝術水平及計劃理念,因為當劇本由一個故事貫穿,未曾接受戲劇訓練的參加者會難以應付;六個單元式的短篇演出亦有助觀眾了解、體會眾多照顧者的故事,聆聽眾多照顧者的聲音。 隨後,由Krissy概述《塗丫》的創作過程。《塗丫》由香港藝術學院和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合辦的戲劇教育碩士課程畢業生所創作,期待藉戲劇回饋社會,以兒童為研究對象,為兒童發聲,了解他們如何看自己的生活、社會和教育制度等等,向成人展現兒童真實的生活及感情,讓成人反思創造了怎樣的社會給兒童,重新思考童年的意義。 《塗丫》用了一年時間創作,參加者首先以工作坊探索說故事的風格及表演形式,然後設計訪談兒童的問題,找尋訪談對象,分析資料、集體編作、排練,最後在舞台上演出。 訪談對象是五歲半到十一歲的兒童,Krissy解釋,五歲半以下的兒童年紀太少,研究員難以與他們訪談及收集資料;十一歲以上的兒童則展開了中學生活,並踏入青春期,漸漸離開童年。 每次訪談,有兩位研究員及一名兒童,其中一位研究員必須是兒童所認識的,可以避免兩個陌生的成人嚇怕兒童;另外,兒童的表達能力有限,往往不能以完整句子表達,亦難以專注於訪談上,當研究員對他們的生活背景有一些認識,在訪談之中比較容易明白和理解。Krissy指出,訪談需要保持輕鬆,可以一邊訪問,一邊玩耍或吃東西;最理想的訪談地點是兒童的家,對他們而言是最安全、最舒適的地方,但他們的父母不能夠在場,讓他們暢所欲言。 收集資料後,研究員進行初步分類,並將過分零碎的資料篩走;然後,以戲劇工作坊整合資料,以戲劇、形體等形式,理解、消化和整理資料,歸納出四個類別:身體的經驗或行動,情感和行動,信念和生活意見,言談舉止的特徵。分類有助於劇場演出,能夠將零碎的資料結合,以表演呈現出來。 談及演出的難題,固然是演員要以成人沉重的身體和精神壓力,去盛載兒童的故事,表現兒童的輕巧和活潑;而且,Krissy坦言,今天兒童的生活和感受,成人是不能夠完全明白和理解的。為解決以上困難,Krissy以非完整、非線性的故事,配以抽象的方式,呈現兒童的狀態和感受;運用形體、節奏、物件及簡煉的台詞,將研究資料的焦點和精髓呈現,不會扭曲原意。 Krissy還帶一個特別的安排,提升研究的效果。排練時,她刻意降低演員熟練的程度,務求演員在舞台上不是重複地演繹,而是每一次演出都根據當時的氣氛、情境和感覺,重新感受、思考劇本的意義,期望發現多一重意義,延續研究精神。 附註: 1. 如欲重温本次TEFO論壇,請電郵至 admin@tefo.hk 2. 如欲更深入了解《彌補心路程》,可到計劃專頁:http://www.mendingthebrokenheart.com 3. 如想進一步閱讀關於「展演研究」的理論,可以下載澳洲墨爾本大學一期的專輯:http://www.jaceonline.com.au/pdf/8-1.pdf(鏈接已失效)...

從研究劇本大綱到研究STEM,可能嗎?

2018-03-26|匠藝.研.遊|羅婉芬,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應用戲劇研究|

從事藝術/戲劇創作的朋友都同意和相信藝術取材於生活,生活經驗賦予創作者靈感。那麼,藝術/戲劇作品就不限於創作者的自我表述,更是社會文化產物,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下製成。研究創作成品特別是一系列的作品會有助透視和推想戲劇創作活動跟社會的關係。早前,我和同事一個關於劇本故事大綱的研究正是一個例子。 二O一七年,我的研究團隊完成了一項關於香港學校戲劇節2008至2016年八個年度共1173個中學廣東話及普通話組別的劇本大綱的研究項目。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方法(content analysis)對每一個劇本大綱的文字訊息內容進行編碼,藉此探討這時段的中學生劇本創作,了解參與其中的年青人關心的創作議題及取向;從而透視這些學校創作活動與當代香港社會的關係。(註1) 研究由二O一六年二月展開,為期十四個月。研究進行期間正值教育局向學校撥款大力推動STEM教育。STEM在英美地區一般是指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教育。本港教育局主力推動的STEM教育,則旨在提出建議和策略去更新及強化香港現行中小學課程中科學、科技及數學課程和學習活動,讓中小學生發揮創意潛能,並加強師資培訓,當中沒有包括工程教育。其目的是配合全球的教育趨勢,培育相關範疇的多元人才,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註2) 研究團隊好奇研究所覆蓋的劇本大綱中有沒有跟科學/科技相關的內容呢?最後,研究發現,劇本大綱中出現「手機」、「科學」和「科技/網絡」三組字詞,按劇本故事大綱為單位計算,數目依次是7個(佔大綱總數0.6%)、13個(1.1%)和26個(2.2%)。這些劇本大綱平均六成由學生負責編作。 雖然含有上面三組字詞的劇本大綱數目不多,佔總數百分比也低,卻反映一些現存的科學觀念,以及對科技、網絡和手機的看法。劇本故事大綱中的「科學」大多與有形有相的發明品及其應用相關,而科學家都是以高姿態救世者的形象出現,做驚天動地、拯救世界的研究。科技/網絡與科學發明品一樣被視作解決個人及社會問題的工具,如結識異性、覓得愛情等。而手機方面,現實世界中青少年和成人都是愛不釋手,戲劇故事中的手機卻是百害而無一利,包括嚴重危害身體可能「導致脊椎永久萎縮」和「讓人遺忘」,校方需要對學生實施監管和規訓,跟現時鼓吹電子平板學習時的說法大相徑庭甚至自相矛盾。(註3) 戲劇是社會文化產物。研究劇本故事大綱大概能夠協助檢視和研究STEM教育的推行現況。上述研究顯示,青少年有份參與構思和創作的劇本大綱的劇中人看待科學、科技和手機為工具。故事中展現的科學觀念跟我們日常接觸到科學作為理論或測試理論的過程頗為不同。研究結果也刺激我們思考和想去了解:現時中小學校校本科學、科技與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教育局正在推動的香港版本STEM教育以至各學校的課程與教學也存在工具主義嗎?主流取向是甚麼?教師對相關課程的設計和教學又有何設想?另外,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從生活觀察和體驗中已吸收了些甚麼科學、科技與數學知識?學生也如戲劇故事人物般看待科學與科技嗎?對於意圖更新及強化現時的相關課程與教學的教師和教育研究者來說,上述問題都是相關、重要和值得深究的。 有志檢討或開發科學、科技與數學教學和課程的校長和教師,在考量「哪些知識最有價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這核心課程問題上,慣常會請學生填寫問卷加入學生角度。除此之外,更可考慮請學生分享一些深刻的學習體驗,從學習者角度捕捉學校日常施教的情況和需要,構想如何讓學生動用或重新整理已有知識去建構新知,開拓視野。誠如課程發展學者的提醒:學生如何經驗課程內容(experienced curriculum)至關重要,會完善課程的構思和推行。(註5) 而從事戲劇教育和戲劇研究的朋友對於協助學生從學習生活中提取學習體驗和整理思考都有豐富經驗,大可在方面幫忙一把。 註 1. 羅婉芬,歐怡雯,韋淑敏。2017。《香港學校戲劇節中學組別劇本故事大綱內容分析,2008-2016》。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委約、香港教育劇場論壇策劃與香港藝術學院聯合執行。報告全文下載:http://www.iatc.com.hk/theatre2015/uploads/iatc/201705/20170504_140130_ZpwDx9h52c_f.pdf 2. 課程發展議會。2015。《推動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概覽》,頁4。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全文下載: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newal/STEM/STEM%20Overview_c.pdf 3. 有關的內容分析和詳細討論可翻閱韋淑敏(2017)的專題文章:〈從青少年劇本大綱看「科學」、「科技/網絡」和「手機」〉的專題文章,刊於《TEFOzine應用戲劇/劇場雜誌》二O一七年第十八期,頁40- 47。[網上雜誌] https://issuu.com/tefo_hk/docs/tefozine018_output_online。戲劇本大綱例子可翻閱本研究報告的附錄10.3「劇本大綱選錄」。下載連結見註1。 4. 韋淑敏。2017。 5. 關於課程理論的書目文獻繁多,可參閱下面兩個:Marsh, C....

「抱擁多元文化─社區藝術計劃2009」【活動剪影】

2009-10-01|TEFO 活動報導|

...機構感想 “For the middle aged workers, Transformance brings plentiful room for their inner selfs to echo with other among workers. Their memories are refreshed and their bodies are again full...

戲劇和提問:開啟思考「黑箱」的鑰匙

2019-04-08|匠藝.研.遊|羅婉芬,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應用戲劇研究|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ultural criticism’, The Journal of Drama and Theatre Education in Asia Vol.3, pp. 69-92. 全文下載:http://www.dateasia.tefo.hk/index.php/dateasia/article/view/28 就學生對「阿Bill和他的處境」和「校園欺凌」提出的問題和「欺凌是 … …」的理解,可參閱 Chan & Law,2012,頁81-82,91。 參閱范梅南(Max van Manen)著,高淑淸等譯。2004。《探究生活經驗:建立敏思行動教育學的人文科學》[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

西班牙小丑大師 Andreu Segura 表演工作坊

2021-09-08|

...School in London (英國)、The Arts Centre in Kyoto (日本),並於Middlesex University in London (英國) 獲得MA in Theatre Directing。Andreu擔任小丑導師逾十年經驗,曾於西班牙、愛爾蘭、英國、波斯尼亞、台灣及香港主持工作坊。2007年曾獲香港的「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 盟」第六次世界會議 (IDEA 2007) 邀請主持小丑工作坊;2008年,他正式成為 Clown Doctor,並為西班牙的Clown Doctor Association提供培訓。   Andreu Segura 另於4月3日晚上主持「小丑藝術有幾好?─在日常生活的實踐」座談會,免費入場。  ...

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嗎?

咦,

你輸入的關鍵字沒有結果……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有時需要不斷地試驗才能成功,你不如再輸入另一個關鍵字試一試!

若果你仍未尋獲所需?

歡迎告訴我們你的需要!

感謝您的留言。已發送。
嘗試發送您的消息時出錯。請稍後再試。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