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earch query "1Y0-204試験の準備方法 | 真実的な1Y0-204 ソフトウエア試験 | 認定するCitrix Virtual Apps and Desktops 7 Administration 基礎訓練 🌗 { www.goshiken.com }を開き、“ 1Y0-204 ”を入力して、無料でダウンロードしてください1Y0-204日本語版対応参考書" has 572 page results

TEFO Staff

2021-06-04|

...Project Coordinator Wincy Ng wincy.ng@tefo.hk/2511 5997 Project Officer and Arts Administration Valerie Jane Kwok valerie@tefo.hk/2392 2380 Project Officer and Arts Administration Ka Yan Yau kayan.yau@tefo.hk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Kit Lo kit.lo@tefo.hk...

聽說大埔II 結業演出︰《八感段段》形體演出暨分享會【網上場刊】

2023-03-26|TEFO 活動報導, 社區劇場|

...這個團隊中,感受到大家合作精神,不停、不停,不辭勞苦,不怕艱辛,不畏懼,不畏付出,朝着同一個目標,齊心就事成。 這個演出,終於可以同大家一齊見證…… 嘉樂 我係嘉樂吖~身為呢一個形體劇最細個,最細路仔嘅人,緊係要去了解下大埔每個地方背後嘅故事。我發現大埔好多地方同想像中好唔一樣,回歸塔唔係紀念97回歸,船灣淡水湖或者叫寶湖浸住6條村。「大埔係一個咩地方?」你地睇完之後可以去反思下呢個問題。 我好想多謝你吖!你吖!睇緊嘅你吖!多謝你嚟睇我哋嘅演出,希望比你睇到大埔嘅歷史,仲有見到各位演員、後台同埋大會工作人員嘅努力,希望你會好好欣賞演員們嘅演出啦! 楊志輝 Berry Yeung 戲劇愛好者,由青年期開始到目下快登陸之年,仍念念不忘、倦倦不休……今次參與了這個形體工作坊,卻有重大發現,原來玩形體可擴展在大埔社區內及在郊外地標裏感受、創作、展演……期待與您分享,感受彼此當下在此社區的種種回響。 丁丁 好開心能夠參加今次的形體工作坊,在創作過程中到訪大埔不同的地方。一方面加深了我對大埔的認識,另一方面,讓我反思到歷史傳承對一個社區的意義。 寶蓮 很特別的「形體工作坊」。原來上課不單只在排練室,導師們也帶領學員往室外,遊走於大埔社區的各名勝與地標。雖然土生於香港,但也未曾如斯深入探索一個社區,與年青人一起共同創作詩歌、故事,在探索過程所感受到前人的生活及把歷史在舞台上展演,同時非常感謝兩位導師對長者學員的細心照顧、耐性和引導。很期待3月26日的演出能令觀眾認同我們的努力成果。 可愛小白鷺 禁語是一種考驗自己安靜,細心欣賞身邊的環境,花,河流,路上行人。 回歸塔上的練習,上樓梯做盲人的角色,我真的是投入自己不能夠看到路上的環境,同伴細心拖帶,比我有安全感!盲人的世界是黑暗,如何比佢有安全感和關心,作為陪伴者,是十分重要的!最後,我覺得很有團隊精神,所有同學都是認真,投契,期望我們在3月26日演出成功! 非利|對藝術有興趣的人 之前參加過對上一次的面具工作坊,接著今次參加形體工作坊,去咗幾處地方,感受一下大埔風情,導師亦好快咁執戲排戲,效果幾好,相信展演會令觀眾進入大埔的不同場景。 Cindy Yuen|a retired language teacher and a drama fanatic 我報了這個「形體工作坊」不久,就知道會有社區探索的時段安排,當時已極之期待與興奮,因以往參加的戲劇工作坊都沒給我這些體驗。 還記得第一天的社區探索, 除了有在鐵路博物館的送別相片,創作詩歌和訪問老店的拍攝環節外,...

《聽說大埔II》社區藝術手法培訓︰面具、形體

2022-09-09|

...1500-1900 2023 – 3 – 25 1500-1900 🔖報名:https://www.art-mate.net/doc/62538 點選「立即報名」>> 點選 社區藝術手法培訓「參加工作坊」>>選擇形體工作坊 結業演出︰《八感段段》形體演出暨分享會|大埔東昌街社區會堂 《聽說大埔II》形體工作坊的學員,跟著藝術導師遊走及穿梭大埔八個著名地標,細味段段歷史、故事、情懷,連結今天的大埔,再以形體演出呈現專屬此地的「感覺」。 2023 – 3 – 26 1130 – 1300 | 1500 – 1630 🔖報名:https://www.art-mate.net/doc/62538 點選「立即報名」>> 點選 社區藝術手法培訓「參加工作坊」>>選擇結業演出  ...

《聽說大埔》應用劇場@社區計劃 –「大埔 • 外賣到!」社區劇場演出

2021-07-11|

13,27.06.2021(日Sun) 大埔藝術中心黑盒 3:00 / 7:30(下午PM) 19,20.06.2021(六Sat及日Sun) 大埔青年空間黑盒劇場 3:00 / 7:30(下午PM) 等 期待可以是消耗人心力 但同時也是脫變的過程 疫下互扶持 共同渡過 不分你我共創美麗動人社區 藝術統籌:歐怡雯 聯合編導、創作演員:蔡錦濠(三豪子)*、何蕙詩* 創作演員:莫穎詩、陳臭霆、郭泳鈺 大埔街坊演員:黎卓偉、黃裕庭、任健 現場演奏樂師:何柏存 佈景設計:張力行 服裝設計:郭儒豪 製作統籌:盧潔怡 舞台監督:伍偉衡 執行舞台監督:林宛珀 * 承蒙「藝術人家」允許參與本製作。 此演出招待四歳或以上人士。 《聽說大埔》計劃介紹...

做住諗實驗室 階段1 ▹ 「反思實踐」公開講座 與 工作者對談

2021-12-23|

...一人一故事劇場 X 多媒體互動展覽 主創成員 伍綺琪 本分享會邀請參加者共聚TEFO的開放空間,一起透過聆聽工作者訴說如何在熟悉的一劇場實踐出發,逐步見證她在一點一滴的思考意義進程中,積極地連結不同媒介以轉化及豐富原來實踐的模式。主持人和嘉賓在行動中對話,與參加者一同走進工作者在不同階段的反思主題𥚃,凝視應用劇場的本質,將工作者的歴程帶回到當下,反照參加者自己關心的創作與實踐的可能性。 項目介紹:https://www.facebook.com/pandorasbox3.0 *本節對談部份只限實體參與,不設Zoom直播;即線上參加者只能參與講座部份。 對象:應用劇場工作者、社工、老師,或對題目有興趣之公眾人士 費用: 兩日線上公開講座費用全免 第二場實體參與講座及對談者,需於報名時先付按金HK$50/位,出席當天以現金退還;缺席者將不獲退回按金。 嘉賓簡介 —————————— 陳玉蘭博士 陳玉蘭(Chan Yuk-Lan Phoebe)是陳玉蘭應用劇場工作室(CATLab)的創始人。香港大學工商管理學士、英國伯明罕英格蘭中部大學戲劇教育碩士、澳洲格理菲斯大學博士。陳氏於戲劇教育與應用戲劇領域有廣泛的專業實踐,包括戲劇課程規劃和引導、導師與教師培訓、研究、演出、導演、行政管理等。陳氏曾任職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課程統籌,策劃與執教該院與澳洲格理菲斯大學合辦的「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碩士課程」,該課程乃香港首個正式頒授資歷的應用劇場/戲劇教育課程。她亦曾任香港演藝學院表演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陳氏乃香港教育劇場論壇(TEFO)的創始成員。 —————————— 譚文晶 譚文晶現任香港教育劇場論壇(TEFO) 經理。英國倫敦中央演講和戲劇學院(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應用劇場碩士(主修社區戲劇及戲劇教育)、香港大學國際關係學碩士(MIPA)、香港城巿大學社會科學學士(一級榮譽)。譚氏近年專注發展應用劇場手法提升演員及非演員身心靈健康。於「劇場遊戲數碼博物館」擔任項目策劃一職,協調跨界別伙伴合作,利用線上互動媒介推廣大眾對劇場遊戲的認識及應用。 鄧惠儀 現為香港都會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講師。過去十年為自由身戲劇教育工作者及編劇,創作、設計及執行不同應用劇場計劃。對象包括幼兒、中小學學生、南亞裔學生、老師、長者等。鄧氏先後獲得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及文學系學士、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戲劇教育碩士及香港大學教育文憑。曾於TEFO...

劇場「遊戲」與「練習」

2021-08-11|從身體感受生活|譚文晶, 劇場遊戲|

設計「劇場遊戲博物館」時,創作團隊曾經討論過究竟如何分辨「遊戲」與「練習」?早前〈劇場遊戲是……〉 一文提及過「給演員與非演員的劇場遊戲(Games for actors and non-actors)」一書,書的題目是「遊戲」但書中有些活動似是「練習」多於遊戲。究竟「遊戲(games)」與「練習(exercises)」有分別嗎?我們需要將兩者作出清晰的定義嗎?定義了又如何?重要嗎? 作者奧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 在「給演員與非演員的劇場遊戲」一書中,亦有提及他對「遊戲」與「練習」的理解。他認為「練習」是向內過程;而「遊戲」是向外的 (頁83)。他的意思是,「練習」的重點是對自己身體的探索,當中包括﹕肌肉的運用與變化、呼吸的節奏與變化、聲音的運用;另外,還有身體對外在環境的關係探索,例如﹕重量、空間、方向和速度等等。早前的文章提及過「玩遊戲的過程是拋棄(unlearn) 對自己身體的既有習慣,重新建立自己與肌肉、身體、甚至是內在的關係。」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從小嬰兒學習發聲,到學習走路,再學習拿重物等一直成長,過程中並沒有意識地去留意運用身體的方法是否一個最容易和有效的方法,也沒有意識地探索其他可能性,當下覺得只要做到便對了,所以不自覺地「學習」了一個運用身體的習慣。來到劇場的世界,演員其中一個功課就是要學習找到一個身體的起點、一個身體自由的狀態,因為演員要回到「起點」,身體才更容易代入其他角色,而不被自己多年用身體的習慣限制。而回到「起點」便要拋棄(unlearn) 既有的習慣,劇場遊戲中一些小練習,挑戰我們做一些不常做的動作,也是幫助我們跳出對身體的既定想像,發現更多可能性。 另一個關於「練習」的例子是亞歷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亞歷山大當年一直是一個很出色的演員,但後來面對自己發聲有困難的問題,他便花了多年對著鏡子觀察自己如何發聲,然後發現自己發聲時往往身體有不必要的肌肉在繃緊,才明白原來一直用錯方法來發聲。後來,他將他的發現系統化,建立一套技巧幫助學生學習如何輕省地使用身體,減少勞損。雖然一般是演員和運動員對亞歷山大技巧比較有興趣,但每個人都擁有和會運用身體,所以這些身體練習對非演員也有其用處。 至於「遊戲」,波瓦認為遊戲是向外的,因為他認為在遊戲期間,我們是運用身體向其他人發出訊息。即使遊戲的過程不需要對話,但遊戲期間我們與其他遊戲者不論是合作,還是競賽,我們也是運用身體進行表達和溝通。 以「二龍爭珠」為例,是一個競爭性的遊戲,雖然沒有對話,但過程中隊員之間的眼神、身體動作、高低、身體走動的方向和速度均製造了張力。觀眾仿佛可以為遊戲中的演員配上內心對白。相比剛才提到的「練習」遊戲期間可能少了向內觀察的狀態,但其實也是同樣地挑戰我們做一些不常做的動作,從而讓身體發現不同的可能性。 回歸到關於「遊戲」與「練習」的討論,波瓦說書中的遊戲有練習的元素;練習中又有遊戲的元素(頁83)。至於是「遊戲」還是「練習」,可能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活動的帶領者是否知道遊戲及練習的過程中,想帶領遊戲者進行怎樣的向內探索/向外互動?還是兩者同時發生? 參觀「劇場遊戲博物館」﹕http://www.theatregamemuseum.tefo.hk/ (提示﹕ 行去「咁啱經過」路線,你會發現線上的「鐘意靜靜地」介紹的互動都只是小練習而不是「遊戲」介紹。) 其中一個說不上遊戲但又頗有挑戰性的練習「不倒翁」,可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6_Mhfy2lI&t=18s 更多關於「劇場遊戲」的影片︰https://bit.ly/3CpDngd 參考書目﹕ Augusto, Boal. (2020)。《給演員與非演員的遊戲》。賴淑雅(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Did you find what you were looking for?

Hmm…

The query you just searched for has no results…

Sometimes we have to try different methods in our process in order to find what we’re looking for, try another query!

Let us know what you’re looking for!

If you can’t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on our website, we’d love to know what journey you went through to get here, and we hope we can update our website to better suit your needs.

Thanks for your message. Has been sent.
There was an error while trying to send your messag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