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的全職研究生生涯來到第三年了,研究生是做什麽的?做研究?做研究即是要做什麼?好的,就讓我在此略略談一下我的研究生活。

話說我的港大全職研究生涯開始於2014年9月1日,當天上午九時正,我已經開始到訪學校參與由指導老師主理的研究項目,那時候一邊從旁觀摩研究人員的工作,一邊閲讀有關戲劇、語言及教育的參考書,由於當時本人在第二語言教學和語言學評量等理論知識及前線經驗不足,於是指導老師同時推薦我到另一研究隊伍學習,所以首兩年的研究除了閲讀理論外,還要進入「田野」(field work)進行實踐工作,一年內於兩個研究團隊工作,對於一個中女新人而言真的大開眼界,當然,在參與大學的研究項目之外,還有我的「正業」-我的哲學博士主研究項目,首年所有博士生都要上各項相關研究法的課,第二年於博士候選考核成功後我們便正式進行自己的主研究項目,今年來到第三年,我已完成資料及數據蒐集,在分析「正業」的主研究項目和撰寫論文的同時,今年我又幸運地有機會參與另一項「運用戲劇教授第二語言中文」的研究項目,這個研究項目不單只是跟港大的老師專家們學習,還有機會和海外學者顧問合作,向大師近距離取經。

該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羅嘉怡博士請來了英國華威大學的戲劇教育大師Prof. Joe Winston 擔任研究項目的海外顧問,十月初Prof. Winston來了香港和研究團隊作一連串的交流會議和到研究計劃的種籽學校觀課,視察戲劇教學法在本地第二語言中文教室的實踐情況,並且於十月八日上午在香港大學莊月明文娛中心303劇場為本港的第二語言教師舉行《文本、內心、角色的互動:戲劇帶動.讀寫結合》大師工作坊,給在職教師和港大教育學會的同學們一個向海外大師學習及交流的機會。

工作坊開始的時候,Prof. Winston向在場參與者展示了一段篇章,篇章是一封由瑪莉女士(Lady Mary)寫給摰友的信,她在信中宣布她快要嫁給霍士先生(Mr. Fox)了,從字裏行間,文本流露著待嫁女子的興奮之情。Prof. Winston引領參與者續段閲讀,然後向參與者提問,要求參與者推理出關於篇章人物的背景與生活情況,初步閲讀先藉由「提問」推論出篇章的表層意思,之後則運用「戲劇教學」促進參與者作深層閲讀。

記得在是次工作坊前,研究團隊和Prof. Winston就本地第二語言中文課室的實踐情況修訂了原先的設計,在此讓我簡單介紹一下當日大師所示範的部份戲劇教學設計, 其中包括:定鏡畫面(Still images)、入戲訪問(Interview in role) 及入戲寫作(Writing in role) 等戲劇教學策略,相信有經驗的戲劇教育工作者對這些的戲劇教學策略一點也不會陌生,但對於初用戲劇教學的語文老師而言,我們希望能夠透過大師的示範,給大家親身體驗如何運用這些戲劇教學策略在第二語言課堂中:

一、定鏡畫面(Still image)

語文老師在傳統課室常以「提問」的方式刺激學生對閱讀篇章的理解,對於習慣概念思維模式的學生而言,使用提問及對話方式可能已經足夠進行有效的教學,然而對於未能長時間坐下來以對話刺激作深層閲讀的學生,老師可以運用表層閲讀的資料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運用身體動作,請他們運用「定鏡畫面」展示對篇章的理解,通過圖像思維過程,小組互相欣賞「畫面」並分別作出回饋和分享,通過自己的創作和同儕的分享,繼而加深對文本深層意涵的探索與討論。

二、入戲訪問(Interview in role)

在文本篇章裡,我們會發現一些人物角色,同時我們亦可通過推理發現一些「不在」篇章裡的人物角色,例如工作坊的「入戲訪問」,就是要求學生發掘「誰會了解霍士先生的日常生活」,藉此加強閲讀者對篇章人物的想像,通過扮演關心瑪莉女士的朋友和一個在霍士先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人物作「入戲」的訪談,學生分組雙雙代入人物與情境,演繹讀者對文本的理解和看法,老師亦可因應學生的語文程度在事先預備不同的劇本給學生作「口語對話」練習。

三、入戲寫作(Writing in role)

學生在以上「定鏡畫面」中瞭解瑪莉女士對婚姻和生活的憧憬,及後在「入戲訪問」中從鄰舍口中知道了霍士先生的為人,來到這個階段學生們應該蒐集了不少有關篇章的人物及故事背境的內容,在「入戲寫作」這個策略環節中,老師可以邀請學生進入瑪莉女士的摯友這個角色,回信給瑪莉女士,這封信可以是一封簡單的祝福信,又或是一封詳述霍士先生為人的朋友書信,視乎學生程度而定進行寫作。

通過戲劇教學能夠刺激學生運用創意及想像力,形象化地把文字概念呈現,不單可應用於語文的口語聽説教學,還可應用在閲讀理解和寫作教學上,在海外大師的工作坊後,在職老師和教育學院學生們的反應皆十分正面,有些老師甚至在工作坊後馬上在自己的課堂中嘗試運用戲劇教學,有老師表示運用戲劇可以使學生們更能深入理解篇章內客,甚至加快了教學進度,當然,作為研究者,我們看的不只是「教學成果」,還要發掘當中的「因果關係」,什麼細節可行什麼不可行,通過不同個案的研究和引證才可作出結論。

總的來說,這兩年多的研究經歷與學習見識了很多,無論在本地學者老師及海外專家身上都學了很多,學術研究不只是書本上和文獻上的研究,尤其在教育研究方面,單憑理論的鑽研是不夠的,還有「臨床驗証」, 教學研究和藝術研究其實很相近,兩者都是要透過實踐進行研究,空談什麼「主義」和理論是教不好學生和演不出好戲的,要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並重才是一個「不離地」的研究。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