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秉權 Ping-kuen Cheung
電郵 pkcheung@hkapa.edu
學校/機構 香港.香港演藝學院
論文語言 中文

COMPLETE APA CITATION

Cheung, P. (2010). Celebrating Playfulness in Theatre – and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atre Education in Hong Kong. The Journal of Drama and Theatre Education in Asia. 1, 25-35.

瀏覽全文

摘要

孔子說︰「游於藝」,這「游」的概念,論者甚至以為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本質特點。怎樣引導學生在學問中感受到「游(遊)」的樂趣,從而更喜歡學習,更主動學習,正是教師的重要任務。

遊戲既不是儒家的禁忌,荷蘭學者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更以為遊戲比文化更古老。孩子喜歡從遊戲中學習,中國人過去藉戲曲潛移默化地建立集體道德觀和價值體系,在在都證明「戲」的教 化功能。

遊戲讓人稍離現實生活而進入另一世界,因而得到休息,感受精神自由的愉悅。這自由不只是屬於參與者與觀賞者,也屬於遊戲本身。戲劇之為藝術,其特點就是一種「審美遊戲」。而其審美價值之能實現,是因表演者與觀賞者同時認真參與,按一定的藝術規律和樣式,把文本加工成「同在」。其中關鍵,就是那種不確定的 「偶緣性」—— 即隨著遊戲或戲劇「境遇」的改變,會發生一些超乎預設的東西,由此產生獨特的驚奇、趣味與價值。這種超乎預設的東西,正是遊戲或戲劇不可缺少的部分。戲劇、劇作者和觀賞者,因此是「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的。

現在,戲劇正被積極引入教育制度,一連串的教學指引、教師培訓以至評核要求,很容易就會削弱戲劇的遊戲本質。怎樣讓教師與學生享有「遊戲」的餘裕,讓戲劇葆有其自由主體,是戲劇教育能否。

分享此文章!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