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燕, 麥寶婷, 黃碧瑤, 楊樂平 |
電郵 | yinkrissy.lam@gmail.com |
學校/機構 | 香港 · 香港藝術學院(林燕) 香港 · 香港小童群益會(麥寶婷) 香港 · 希戲劇團(黃碧瑤) 香港 · 香港恒生大學(楊樂平) |
語言 | 英文 |
APA Citation
Lam, K., Mak, P., Wong, K., Yeung, A. (2017). An alternative path: a physical and metaphorical group-devised ethnodrama. The Journal of Drama and Theatre Education in Asia, 7, 29-52.
摘要
《塗丫》是一齣集體編作的人種誌劇場,研究12位來自香港不同家庭背景及社經位置的6至12歲兒童的生活狀況,並在2015年5月於香港文化中心公演。是次研究是關於我們藉著《塗丫》去探討研究編作演員(下稱「研編演員」)在人種誌劇場的創作過程中,如何體現、轉化及呈現相關數據資料,以及創作過程如何讓研編演員對研究對象、自己,以至人種誌劇場的編作方法及美學有更多的認識。我們記錄了8位研編演員的編作過程以進行研究,亦在劇場採排的後段與所有研編演員進行了小組訪談,以了解更多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經驗及發現。研究發現以形體、風格、隱喻主導並不斷作反思及回饋的編演形式,為研編演員提供了一個美學空間去更深入了解有關數據資料,及感悟自我與兒童生活經驗之間的密切連繫。這個美學空間對人種誌劇場作為應用劇場的轉化能力、真實性、研究作用、教育和藝術價值都有重要的意義。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