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FO 戲劇教育研討會 2018:參與式劇場的社區實
活動報導

「TEFO 戲劇教育研討會 2018」經已圓滿落幕!是次研討會吸引逾百位,來自兩岸三地的藝術、戲劇、教育及社區工作者參與,藉此了解本地社福機構,如何透過戲劇藝術的形式,進行社區/教育工作。

TEFO 特邀當日的場地義工,撰文分享是此研討會的焦點內容:

  1. 主題演講-社區實踐中的應用戲劇──辛辣的軟糖?
  2. 專題研討-應用戲劇於推動機構教育議題:兩個本地先鋒案例
  3. 《戰區90》及演後討論
  4. 《同.不同 2 》及演後討論
  5. 《誰又缺席了?》
  6. 個案分享

而 TEFO 亦特別整理了在「開放空間」工作坊的想法和構思


【主題演講-社區實踐中的應用戲劇──辛辣的軟糖?】

撰文:王曉婷

講者陳玉蘭博士表示這次的分享,是提供一個集思廣益的空間,讓大家一同思考。分享開始時,陳博士先了解參加者的背景,部份參加者從未接觸、或僅對應用戲劇有粗略的認識,而大部份參加者均曾帶領及籌備應用戲劇項目。但無論背景為何,這次也是一個機會,讓大家彼此打氣,結集力量,同時也能作為一個反思的過程。

分享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探討戲劇教育的應用及不同需要、第二部份是分享應用戲劇的甜和苦、第三部份是反思現在香港的需要。

戲劇教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能配合不同人的需要,為社區帶來形形色色的應用方向。陳博士指出,透個應用戲劇:一、參加者能被聆聽,被看見;二、能夠團結組織(如組成義工群組、互助小組等);三、能傳承保育,作為歷史傳述;四、作心理輔導,用於減壓;五、能用於社區建設,如災區重建;六、帶出社會議題,加強理解、認識、感受及提問;七、用於平權、抗爭,帶出社會公義。

接著,就是反思何謂「辛辣的軟糖」。「軟糖」是應用戲劇甜的一面。大家也同意,戲劇可以很過癮、很有魅力、很吸引,而且能引發反思,內容與互動形式很人性化,所以這是甜的一面。至於「辛辣」的一面,是因為戲劇能挑戰既有的觀念,打破權力關係。戲劇的張力或會令參加者會帶著不安離開,因為戲劇不會帶來必然的答案,甚至會挑戰社會價值觀及黑暗面,所以應用戲劇就如「辛辣的軟糖」。

演教員和帶領者該如何平衡個人的取態,和受眾的感受和看法?。陳博士引用教育學家Paulo Freire所說,沒有教育的過程是中立的,教育的過程既要有系統,亦要打破系統。演教員和受眾之間,要尊重對方,忍耐不同的觀點,留有討論空間。

於當下的香港,如果參加者的「味蕾」已失去知覺、不論甜辣已經不想碰;當「甜」和「辣」互相對壘,甚至當「鐵馬」已牢牢存在生活的不同層面,應用戲劇應如何發揮作用?

陳博士回想身處「雨傘運動」的佔領區中,她和佔領區外的人們,無論如何也沒法真誠地對話,他們之間永遠也隔著一個「圍欄」。「圍欄」也如某類群體或機構的立場,要如何放下自我,放下既定的立場,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地方。

最後,陳博士以一句很她喜歡的句子作為總結──“A Theater of little changes”。劇場並不是說教或宣傳某種主張的地方,而是探索、思考、對話的地方。劇場是透過每個瞬間的點滴,成為一個深耕細作的過程,讓埋下的種子在適當的時候爆發力量,成就更大的轉變。

應用戲劇當中的「甜」是無庸置疑的,但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那不能缺少、不能遺忘的「辣」。如何擺脫餵哺式的教育,調節對話?如何卸下那些圍牆,放下種種矛盾?正因為沒有肯定的答案,我們更需要時刻警覺、反思上述的課題。


【專題研討-應用戲劇於推動機構教育議題:兩個本地先鋒案例】

撰文:鄭詠欣

「應用戲劇」這個名字一直以來就讓我覺得有點吊詭,因而令人感到神秘而吸引了。你有想過嗎﹖「應用」不該就是實用具體地操作實踐嗎?至於「戲劇」,在我的想像中,總跟情境和演員等有關。12月2日參加了TEFO戲劇教育研討會—2018社區實踐參與式劇場,當中的專題研討〈應用戲劇於推動機構教育議題:兩個本地先鋒案例〉。分享單位包括香港紅十字會人道教育中心、香港樂施會「無窮世界」互動教育中心。

香港樂施會「無窮世界」互動教育中心
黃美瑛女士分享香港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至今已運作了13年,並於4年前改名為香港樂施會「無窮世界」互動教育中心。中心積極推行有關世界公民教育運動,希望透過運動讓參與者達至充權的作用,以應用戲劇使個人得到改變,從而逐漸改變社會。研討會中介紹了《另一部份的童話-貧與富互動教育劇場》,和參加者一同探討在全球一體化下,表面上各不相干的人物角色,包括政府、商人、勞工、市民等,他們千絲萬縷的關係,帶出全球化下發展中國家人民的處境。誰會是社會發展的「贏家」與「輸家」呢?

香港紅十字會人道教育中心
司徒建達先生為香港紅十字會人道教育中心的主管,會中分享了「人道教育中心」是亞洲首個以戰爭為主題的探索館,透過探索活動,採用4E教育模式,即探索 (Explore)、體驗 (Experience)、分享(Exchange) 及參與 (Engage),鼓勵參加者建立人道視野、培育人道關懷及採取人道行動,應對本地及全球瞬息萬變的人道挑戰,為身處苦難的人帶來希望與改變,實踐「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的人道使命。「戰區90」透過真實的經歷與故事的體驗活動,讓戰爭的可怕與禍害呈現於眼前,令參加者明白戰爭並不遙遠,每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做點事,以人道行動回應戰爭的挑戰。活動將會帶參加者於90分鐘內,經歷一個不尋常的戰火人間旅程。在香港這個物質不缺的城市,飢餓、戰爭都很遙遠,對著只有在電視裡才會看見的烽火世界,沒有體驗的經歷,同理的確是困難的。「戰區90」這個體驗讓我了解到面對戰爭無情的殺戮與傷害,能夠存活都是得來不易的。幸福並非必然,能夠擁有生存的機會、家人朋友的陪伴、安定的居所、食物、教育、醫療、以及自由等,這些生存所需都是無比珍貴的。

「應用戲劇」的活動中,參加者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從中建立世界公民價值觀,打破貧窮迷思,從而進一步反思自己可以為這個狀況做些甚麼呢﹖「應用戲劇」所帶出世界的議題並不是非黑即白,其中卻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間,讓參加者可以延伸討論,包括在這個複雜的世代,個人該如何自處。


【《戰區90》及演後討論】

撰文:何頌恩

進入劇場的經驗也不少,但這還是第一次去感受那麼真實的體驗式劇場。

參加者不是以觀眾的身份去欣賞演出,而是會成為戰區中的角色,以第一身去體驗戰爭的過程,不能置身事外。

劇場的魔力在於,我理性上知道自己的所見所聞都是模擬虛構,90鐘後我必然能夠安全地離開戰區,但整個場景佈置、戰火的聲音、咄咄迫人的敵軍,已足夠令我心跳加速,感到十分驚恐無助。

這個驚心動魄的旅程雖然歷時只有90分鐘,對我而言卻是非常漫長。我實在不能想像真正身處在戰區的人有多難受,看似永無止境的戰爭,那種煎熬實在令人感到生不如死。

當中你需要站在人生交叉點,作出不同的選擇,換來不同的命運。在面對每個選擇時,我都猶疑不決,覺得充滿危機感,無從判斷及預測每個決定所帶來的結果,不知會換來出路還是絕路。

在得知有部份人可以獲得逃生的機會時,我的私心驅使我去爭取這些機會;當我看見同行的隊員被官兵盤問時,我沒有勇氣為他們發聲,只是默然不語,因為害怕被牽連。體驗的過程,讓我看見自己於困境中的軟弱和無力。

感恩有這個體驗之旅,讓我對人道工作有更多的認識和反思,盼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領域上,帶著同理心去代入別人的處境,感受別人的感受,從而有所行動,為別人帶來關懷與希望。


【《同.不同 2 》及演後討論】

撰文:張家榮

TEFO在2018的年度主題是參與式戲劇,亦因此戲劇教育研討會的主題是「參與式劇場的社區實踐」。研討會大致分為4個部分,當中有演講、專題案例分享、展演及開放討論。展演部分亦再細分4個不同的種類同時進行,讓參加者按自己的喜好與興趣體驗參與式戲劇。

當日參與的展演是一個名為《同.不同2》的論壇劇場演出,演出由德思戲劇教育工作室製作及演出。要形成一個論壇必不可缺少的是一個題目,並且是有討論價值、需要辯論的主題。《同.不同2》是與性傾向題材有關的劇,故事主要帶出男同性戀者Simon在職場上遇到的情況,從而讓觀眾深入思考同性戀者的議題。

在此先簡略講述一下論壇劇場基本架構,除劇場演出必需的導演、編劇、演員甚或後台之外,在論壇劇場中有一名為「丑客」(Joker)的角色,這位丑客的角色會超越舞台故事的框架,利用觀眾視覺觀賞演出的同時,亦都肩負帶領觀眾進入劇情及主持著往後討論的重要角色。

當日活動的開始之先,丑客先出場與各觀眾進行一些伸展,熱身,讓觀眾能預備觀賞故事的心情,亦成功為丑客在觀眾心中建立領導的形象。演出先以一段簡單的形體舞蹈開始,之後就有一段以畫外音表達不同人對同性戀的看法。故事的情節圍繞著新加入公司的Simon,在職場上遇上不同的問題為主,當中有Simon高調出席同志平權運動受周遭同事閒言閒語,因同志身份而被老闆差派接洽特定的客人,更因而出現很多流言蜚語。

演出並不複雜,內容亦簡單直接,而演出結束後就正正是論壇劇場的開始。丑客開始引領觀眾們討論。演出期間曾有一堆是小紙條散落地上,劇中的角色隨即拿著小紙條與觀眾分享,小紙條上正正就是寫著關於Simon的流言,而這些小紙條更迅速在觀眾間散播。丑客第一條問題正是「為何觀眾們會傳閱這些小紙條?」雖然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參與,但卻讓觀眾們有一個很好反思,有些時候我們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成為散播流言的幫兇。這種小參與充滿著心思,雖然簡單,卻很深刻,使之讓觀眾與話劇有一個微妙的連繫。

討論除讓觀眾對不同的議題表態、最為重要的是可以觀眾化身劇中角色參演其中的情節讓觀眾的力量去改寫故事。觀眾可選任何一段情節,代入任何一個角色。在一般的情況下,到了要觀眾參與的環節,觀眾總是不太情願站出來。但當天除了討論熱烈外,觀眾們亦很願意走到台上參演。觀眾只是挑選角色,情節,事前沒有跟演員商討,所以每一次觀眾的參演,對演員的演技、應變能力都是一個大挑戰,演員們必需很熟悉自身角色的思考模式、背景,甚或乎情節方能作出合適的應對,使角色在觀眾任何的「挑戰」下亦能保持一致的性格和反應,對演員的要求甚高。當日的觀眾主要代替Simon發聲,但創作團隊在事後亦向觀眾們指出劇中任何的角色亦可選演,當觀眾代入角色而發聲時,觀眾能勇敢地將自己的觀點提出,在其他角色的挑剔及互動下,更能為參演者釐清自己的思路。

創作團隊表示,利用論壇劇場,能使觀眾體現到自己亦有改變現狀的能力。很多時候「受壓迫者」都會忘記了自身亦有力量去作出改變。不過他們更強調他們藉著論壇劇場作為進入社區的形式,並不是期望能帶來即時的解決方法及答案,而是希望能使觀眾多思考有關的議題,並多加討論。


【《誰又缺席了?》】

撰文:王曉婷


【個案分享】

撰文:李志雄


【「開放空間」工作坊 資料整理】

點擊右鍵「在新分頁中開啟圖片」放大下圖

討論一:如何繼續發展「參與式劇場」的演後討論結果,深化影響?

討論二:「參與式」VS「主流教育」的平衡/選取/關係?

討論三:倫理問題——如何處理價值衝突?如何化解道德兩難?如何處理潛在的倫理傷害?道德說教 VS 價值倡導?

討論四:會議結束後,如何應用實踐?怎樣支持訊息資源共享?

討論五:關於「快樂」議題的項目,利用應用戲劇/參與式劇場的意見和想法

討論六:如何吸引/邀請真正的「Target」參與,而非停留在同溫層?

討論七:如何在不申請 Funding 下發展應用戲劇?

討論八:有甚麼不同形式的培訓能切合大家的需要?

討論九:傳統戲劇團體,需要如何「參與」或提供協助?

討論十:戲劇於社區工作的介入模式?當中的危機 VS 困難?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