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大埔》 應用劇場@社區計劃

大埔故事墟

——社區集結日

13.2.2022(日Sun)
以網上舉行
11:00am-6:00pm

製作團隊名單

藝術統籌:歐怡雯博士
節目策展:譚文晶
製作統籌:盧潔怡
市務統籌:郭泳鈺
技術統籌:蕭悅婷

 

藝術統籌的話 — 歐怡雯

計劃藉著探索個人與社區故事如何訴說、如何傾聽、如何展現、如何詮釋,遊走一趟在大埔的「社區聽說」之旅。從閱讀、蒐集、訪問及閑談大埔的故事作為起點,整理創作關於大埔今昔的社區巡演,邀請觀眾一同分享自己的大埔故事。計劃特別重點培訓種子藝術義工,讓他們不只在計劃期間到大埔不同社區分享實踐,還鼓勵在計劃完結後以藝術持續地服務區內居民,維繫聽說故事的文化。最後的「大埔故事墟」將總動員集結社區街坊,透過不同藝術形式,共同以故事想望大埔。

 

節目介紹

《東道劇場創作法﹕太極/遊戲 》工作坊

藝術導師:仝行者
線上形式/平台:Zoom 直播進行
時間:11:00(太極)/ 12:15(遊戲)
對象:9歲或以上

東道劇場讓參與者重回舞台中心,藉著持續多元的六藝基訓、熟練的劇場構作範式和用心栽摘的有機社區故事素材,烹調故事盛宴,在社區中分享貼近生活的劇場創作。醞釀以香港獨特文化土壤中生成的社區編作劇場。

兩次工作坊會分別介紹東道劇場中其中兩個藝術基訓,包括太極(上午)及遊戲(下午)。

藝團簡介

仝行者的創作嘗試以另一種方式呼應生活中的實踐,整合科學知識和天馬行空的想像,透過戲劇創作呈現一種認真而有趣的學習體驗,讓教育工作者體會戲劇在語文、歷史、科學等科目應用的可能性。

《香港漁民文化與藝術承傳》 講座

講者﹕蘇文英
線上形式/平台:Zoom 直播進行
時間:11:30
對象:9歲或以上

漁民有「東方吉普賽人」之稱。海洋與陸地的分隔,令漁民一直被罩上神秘面紗。關於漁民的謠傳也隨之衍生,如質疑漁民血統不是純正的漢人。

昔日漁民以船為家,捕魚為生,卻遭受長期的社會歧視,自我形成獨特的海洋文化。無論從風俗、信仰和飲食,仍能看出密不可分的人海關係。當香港社會高度城市化,漁民又轉換另類形式,延續文化的生命力。

Ranae 作為大埔鶴佬漁民的後代,將結合口述歷史,分享大埔漁民的海洋生活和藝術承傳的未來。

講者簡介

蘇文英為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碩士研究生,同是大埔鶴佬漁民後代。
2019年,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資助展開《水上人嫁︰香港鶴佬漁民傳統婚嫁》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區主導項目,紀錄及保育漁民文化。

《小海螺與大鯨魚》大埔社區版

單位﹕大細路劇團
線上形式/平台:YOUTUBE直播進行
時間:13:00
對象:3歲或以上小朋友及家長

《小海螺與大鯨魚》是一個有關夢想的故事。故事講述一個對身邊所有事物也感好奇的女兒,要向她忘記了夢想的爸爸,道出一個關於小海螺環遊世界的故事。小海螺自小雖生於一塊小小的岩石上,卻有大大的理想,就是要衝出大海!但沒有手沒有腳、只有殼的她怎樣可以實現夢想呢?正當她呆望一片汪洋之際,突然眼前有一座泛光、黑漆、流線型的丫叉出現…小海螺靈機一觸:「有了它,我可以實現夢想,環遊世界。GO!GO!GO!丫叉號!!!」一個充滿動感、奇幻而神秘的冒險故事隨即開始…環球冒險旅程,最終牠們竟然游入香港海域,近距離遙望大埔洞梓白觀音像,正當旅程將要結束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藝團簡介

【大細路劇團】是一個專業兒童劇團,成立於1999年。現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團體,於2010年獲得香港戲劇協會頒發的「兒童劇推廣獎」,2018年起為牛池灣文娛中心場地伙伴,2019年11月起進駐大埔藝術中心,銳意「在香港建立一所專為兒童及其家長而設的兒童劇院」。

《貓阿武不見了之反轉大埔》

單位﹕藝術本子
線上形式/平台:Zoom 直播進行
時間:13:30
對象:9歲或以上
* 演出開始後15分鐘不能進入

為慶祝貓阿文80大壽,富善街街市的貓店長們來到文武廟為他開 birthday party,但阿文卻悶悶不樂,原來他一直掛念失蹤多年的好兄弟貓阿武。看着插滿蠟燭的蛋糕,他默默許下願望。呼一聲,他沒有把蠟燭吹熄,反而刮來大風把大家吹得東歪西倒,連自己也被吹走了!

到底貓阿文去了那裏?他許了什麼願望?他的願望又能否成真呢?

藝團簡介

「藝術本子」-家庭藝術教育
跨媒介藝術創作(戲劇表演、視覺藝術、繪本文學等),關注兒童及家庭心理發展、多元社區融合,及服務社區不同階層/年齡市民(包括SEN 學生、新移民家庭、低收入家庭、情緒復康者、長者等)。
亦透過提供創意藝術工作坊,讓社區人士,學習藝術表達方式,共同參與藝術創作,讓藝術締造和諧社區。

《與大埔的透明物、繩線故事互動》工作坊

單位﹕香港五感感官劇場-Bb幼兒互動形體劇場
線上形式/平台:Zoom 直播進行
時間:14:15
對象:3-5歲小朋友及家長

在感官劇場開放時段,加插大埔故事分享,並利用:透明物、繩線,創造簡單感官體驗活動,讓幼兒親子以「日常的物件,但不一樣的方法」,去看見大埔的部分面貌。

藝團簡介

香港及亞洲的嬰幼兒劇場的先鋒。
為香港首個及唯一專屬開拓嬰幼兒劇場的專業劇團。

現在大埔藝術中心打造「首個嬰幼兒及兒童劇院」並突破開放予公眾日常體驗。

於兩岸三地、多個國家邀請進行過百場演出。

多次與大型本地及國際團體、海外藝術節合作及交流。
包括︰香港話劇團、ASSITEJ 國際兒童及青少年藝術節同盟、日本 ASSITEJ JAPAN、韓國 ASSITEJ KOREA等。

於上年獲邀到多個國家地區交流︰澳門、馬來西亞、臺灣、韓國、日本、中國等。

《一人一故事》即興互動劇場

單位:埔谷鳥
線上形式/平台:Zoom 直播進行
時間﹕15:00-16:30, 17:15-18:45
對象﹕社區人士

一人一故事,你嘅故事係…?

你想講,我哋想聽!

親愛的大埔街坊,我哋想聽你喺大埔嘅故事!

一人一故事,誠邀你嚟大埔藝術中心同我哋分享你嘅大小事,我哋會即時用戲劇演繹你嘅故事出嚟,作為一份禮物送返畀你!

「聽說大埔」培訓左一班專屬大埔區嘅「一人一故事」劇場團隊,希望為大埔人提供一個空間,互相分享對大埔嘅感受同記憶,交換快樂、煩惱、悲傷等等咩都得!

無論你係小朋友定大人,想聽故事定係講故事,我哋都歡迎你參與我哋嘅公開實習綵排,走入我哋嘅課堂,幫助我哋學習聆聽得更好,同我哋一齊探索同創作,話唔定其他街坊嘅故事都可會啟發到你!

藝團簡介

本團來自一群曾參與《聽說大埔》一人一故事劇場工作坊的成員所組成;我們來自各位各業,不同背景,但同樣以大埔結連,希望為人提供一個空間,互相分享感受和記憶,交換快樂、煩惱、悲傷!

《社區為什麼需要故事?》講座

講者﹕《大埔 • 外賣到!》創作團隊
線上形式/平台:Zoom 直播進行
時間:14:00
對象:9歲或以上

「社區故事」= 社區歷史?口述歷史?今天住在社區的街坊有故事嗎?

《聽說大埔》的《大埔 • 外賣到!》創作期間,找來了住在大埔的街坊分享他們在大埔生活的點滴創作團隊亦刻意加入大埔街坊作為街坊演員,用街坊的角度和身體,重述大埔人的故事故事對一個社區來說為什麼重要?街坊的參與又為社區藝術帶來什麼意義?

今次講座請來《大埔 • 外賣到!》的導演及街坊演員來分享共同創作和演出的經驗。

藝團簡介

藝術人家 由三豪子(蔡錦濠)及菠蘿包(何蕙詩於2001年創立,透過不同藝術元素,包括:戲劇、面具、形體、木偶、大木偶、高蹺、紮作、烘焙、應用劇場及藝術教育等,尋找社區及社群的創作題材,以發掘「人與社區與藝術」的互動空間。

《大埔地圖。名信片》DIY工作坊

藝術導師﹕貓珊 Maoshan Connie
線上形式/平台:Zoom 直播進行
時間:13:45, 15:30
對象:9歲或以上

由經驗豐富的社區插畫家貓珊教大家用簡單的顏色素材畫畫社區,製作獨一無二的大埔名信片!

導師簡介
一直以插畫,把有意思的信息跟世界分享。
主要興趣及創作題材包括香港歷史故事、城市中的小故事和人與大自然的連繫。
曾經創作生死教育、樹木保育、智障人士等議題的繪本及藝術作品。
2014年創立「親愛的樹」網上信箱,讓香港人可以為心愛的樹寫信,
提醒大眾多多察覺樹木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曾於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舉行個展,並於香港、倫敦、劍橋等多個城市展出其作品。

《一齊作首大埔歌》(親子場 / 公開場)工作坊

藝術導師﹕何柏存
線上形式/平台:Zoom 直播進行
時間:14:45(親子場)/ 17:00(公開場)
對象:4-12歲小朋友及家長(親子場)/ 9歲或以上(公開場)

一齊唱、一齊彈,將你的故事加入音樂元素,作首屬於你的大埔歌!
參加者無須音樂經驗,導師會引導你透過輕鬆的節奏、音樂遊戲,一邊玩,一邊作曲作詞。

透過故事分享建立一首屬於你的歌!

導師簡介
資深社區音樂工作者,花生社區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多年來致力在本地及海外的不同社群推廣社區音樂。

《三門仔 – 今日的影像、昔日的故事》光影故事 + 演後分享

單位﹕「三門仔多元創作及展演」參加者
線上形式/平台:Zoom 直播進行
時間:17:00
對象:9歲或以上

兩位創作者由2021年11月開始,經歷多元藝術培訓,走訪三門仔漁村跟村民交流、停下來聽他們訴說自己的故事。

過程中卻發現村民原來一直跟著香港一起變遷、一起呼吸。
當然,三門仔村民仍然維繫著世代相傳的漁民文化、濃厚的鄰舍人情味,
這些都是城市生活很難找到的。希望透過光影演繹出這份溫度及人情味。

半小時的分享,除了看看他們創作的光影故事外,也互動分享搜集故事和創作歷程。

演出者簡介

廖緒琴 Carol
喜歡戲劇、喜歡藝術,但其實我真係唔識嘅 ;D 只係想不斷參與其中,樂此不疲。

吳嘉淳 Jezz
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 愛嘗試新事物的小伙子

一直 很喜歡探索香港文化
每年都要給自己新嘗試

特別鳴謝

協助團體/個人:(排名不分先後)

大細路劇團
BEYOND Bollywood
藝術本子
香港五感感知教育劇場
人仔叔叔
仝行者
藝術人家
一合制作有限公司
廖佩芳
梁素素
鄧惠儀
廖緒琴
吳嘉淳
洪節華
雷欣橦
李溶翠
鄧瑋妍

義工:(排名不分先後)

歐希雯
陳詠霖
張敬華
張睿紋
趙卓斌
趙家潁
金頂頂
簡焯楹
黎慧妍
馬頌鈞
馬樂瑤
徐頌怡
黃嘉俊
黃煥昕
易佩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說大埔》計劃介紹
為進一步推動藝術發展並加強社區的藝術氛圍,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大埔區議會及地區團體合作,在大埔區推行「十八有藝」,鼓勵區內居民參與演藝活動,建構出屬於大埔區的社區藝術計劃,透過可延續及深化的活動在區內推廣表演藝術。《聽說大埔》著重探索個人與社區故事如何訴說、如何傾聽、如何展現、如何詮釋,仿如走一趟在大埔的「社區聽說」之旅。先從閱讀、蒐集、訪問及閑談大埔的故事作為起點,整理創作一個關於大埔今昔的社區巡演,邀請觀眾也一同分享自己的大埔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教育劇場論壇 (TEFO)
成立於2002年,致力推動戲劇教育及應用劇場的發展,連繫業界與國際同業交流及對話,以藝術推動社區發展。我們相信戲劇是多元藝術媒體,能夠應用於社會不同界別與範疇,藉由參與不同形式的應用劇場/戲劇教育活動,將藝術、文化與生活結合。除了培育人們對戲劇藝術的興趣外,TEFO更重視在過程中人們對自己、他人、社會,以至世界有更深入的連結及理解,提升人文精神及藝術素養,令應用戲劇成為個人及社會轉化的力量。

TEFO FB專頁 @HK.TEFO

十八有藝 FB專頁 @18dART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