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香港現代戲劇冒起,香港劇場成為香港上中層階級(包括知識分子階層) 的較高檔的文化消費品。與草根民眾扯得上關係的「社區劇場」在八十年代才開始出現。過去二十多年來在香港出現的「社區劇場」,粗略來說,大概可分兩種:推廣性的社區劇場和變革性的社區劇場。

推廣性的社區劇場

希望在正規劇場和現存的建制外另拓一些草根的戲劇苗區。

明日劇團在深水埗區進行社區戲劇計劃,包括了地區性的戲劇競技訓練(theatresports)和比賽,亦為失明人、少數族裔青年、勞工婦女及年青更生者/釋囚舉辦工作坊和演出。

7A班劇社則在灣仔區舉行一連串工作坊,尋找灣仔故事的社區戲劇計劃。在九龍城區進行一項尋找舊機場的啟德工程,回顧昔日啟德機場仍然存在時,該區民眾的生活境況。

這樣的社區劇場是以推廣劇運為主要目的。在文化藝術尚未普遍為社會所認受的背景下,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

變革性社區劇場

社區劇場是由民眾/社群/社區自發組成劇場,以戲劇發聲。

香港勞工組織的龍情劇社、亞洲外勞的亞洲外勞劇團,她們用各種的方法(包括傳統演藝)來說她們的故事。她們載歌載舞的演出,爭取勞工權利、婦女權益。

進入了21世紀,我們面對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西方文化的侵蝕、文化上的同一化、文化多樣性的消失、傳統的毀滅,文化的壓迫,物質主義高漲,文化活動和生產商品化,過度消費主義,不環保的消費,不環保的製造過程,及不環保的銷售模式。

在這樣的形勢下,鼓吹更多人自己演戲而不單是消費現成的文化產品已經是一件極具顛覆性的行為,所謂推廣性的社區劇場也就是變革性的社區劇場了!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