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多年,我主要是一個戲劇老師,爭取將戲劇引進常規課程。早幾年在教統局搞種子計劃,搞來搞去,願意開辦戲劇科的中學還是寥寥十家八家。從去年開始,我走進將軍澳一家有戲劇科的直資中學當常規教師,為的是要看看這家學校有甚麼條件可以開辦戲劇科,結果發現我校在這方面的確得天獨厚,不是因為她資源比其他學校特別充足,而是學校的校訓使然――「匯知創藝」,原來搞戲劇教育是學校管理層的精明信念。於是我想,要搞得成戲劇教育,就得在意識型態上有一套「戲劇主義」。(純屬個人演繹,與校政無關。)我想說的是,學校大多資源充足,搞甚麼不搞甚麼,始終還是一個「信」字。

香港現在大行其道的是「通識主義」。不是嗎?只要不是中英數,就是通識。但無巧不成話,我看過新高中通識科諮詢文件第一稿後,赫然發覺教統局的通識科差不多就是我所認識的戲劇教育――訓練整合思維、批判思考、創意(和藝術修養)、溝通能力,建立價值觀。

因此我想在這裡拾拾沙特的牙慧:戲劇主義是一種通識主義,戲劇與通識既沒有矛盾,就應相親相愛,裡外合一。

所以我投進了通識大軍。我不知道戲劇能否成功地跟通識相愛,但至少在中六的人際關係單元裡,我已經感受到公開試的壓力。我不敢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來「教非」,所以我不知道,這個中六的通識科,會不會最終跟傳統教育一樣,把情意教育和思考訓練變成另一次殘酷的考試遊戲。課程發展與評核制度分家,是香港教育的荒謬歷史事實。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