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學

過程戲劇對中國小學生信任與關愛品質培養的個案研究(英文文章) | DaTEAsia 第10卷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過程戲劇, 應用戲劇研究|

本文為作者在中國一間小學內,以過程戲劇用於兒童道德教育的個案研究。工作坊改編自繪本故事《一隻獅子在巴黎》,用以探討在中國教育背景下,引入戲劇教學法促進小學生信任與關愛品質發展的可能性。作者認為,過程戲劇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供一種團體協作、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以補充中國小學主流的德育課程中偏重說教等不足之處。

寓戲於教——在希臘小學教育的現代希臘語言科中融入戲劇教育 (英文文章)|DaTEAsia 第8卷

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應用劇場形式, 應用戲劇研究|

利用戲劇達致教育目的的傳統源遠流長,然而在希臘的教育體系中,戲劇教育僅僅自最近十年才開始正式融入以語言為主的各個科目之中。本研究審視將戲劇學習法融入希臘小學語言科的方法。本文識別出並分析了課本中所有包含戲劇表達元素的學生活動。分析結果顯示儘管在課程中有清晰提及在語言科課堂中使用戲劇學習法,但是這些指引稀疏而殘缺,主要提及簡易的肢體活動,人缺乏系統性和探究過程,學生無法有效而完整地作出戲劇表達。本文的最後部分探討了融入更多戲劇學習法的有關提議。

不朽的林泉——戲劇教學法在中國古典山水詩教學中的運用|DaTEAsia 第8卷

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應用劇場形式|

如今中國內地的年輕一代對古漢語,尤其是中國古典詩詞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本文試圖在中國小學主流的古典詩歌教學模式之外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即課堂戲劇教學法,並通過具體的課程設計來論證它的意義與可行性。

以教育性戲劇提高學齡兒童的社交能力|DaTEAsia 第6卷

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兒童 / 幼兒,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應用戲劇研究|

本文討論希臘公立小學學童一項運用社會計量提名方法(Coie and Dodge,1983)進行的研究,藉此探討教育性戲劇在提高小學生社 交能力的作用。該研究的對象是1826名年齡由9至11歲的學童,當中 男童佔904人,女童佔922人,他們來自不同希臘公立小學共90個班 別。參與研究的學童在進行戲劇活動前和後分別填寫社會計量提名 問卷來測試社交能力。研究數據分析顯示:(1) 戲劇活動給學童的社 交能力帶來正面的影響;(2) 所有參與實驗的班別,均顯示這正面的 影響,可見與學童年齡這因素無關。綜觀研究結果,要提高小學生 的社交能力,實在應該要更重視以戲劇為本的小學課程。

香港小學戲劇活動統計報告 2013

TEFO 應用戲劇研究, 兒童 / 幼兒, 戲劇教育, 應用戲劇研究|

本報告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香港戲劇年鑑 2013》出版計劃內其中一個資料收集及研究項目,是與香港教育劇場論壇合作的第二個資料收集及研究項目計劃。此合作計劃的總目的在於搜集香港(下稱本港)學校及社區的戲劇教育記錄,建立戲劇教育資料庫,供業界參考;並藉此推進學校、社區組織及戲劇教育團體的交流及發展。

利用校本戲劇課程促進小學生的社交及情緒健康發展(英文文章)|DaTEAsia 第3卷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應用戲劇研究|

本文主要敍述一所在芬蘭的小學在二零零七至二零零八學年如何實行校 本戲劇課程研究計劃及其結果。研究結果反映戲劇富有促進在學兒童在 社交及情緒管理能力發展上的潛力。

戲劇性遊戲作為發展小學生自我概念的途徑 (英文文章)|DaTEAsia 第3卷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應用戲劇研究|

本文檢視戲劇性遊戲對於發展小學生自我概念的途徑。本研究以八間公共小學的課室為研究範圍,研究數據來自 141 位由八歲至十一歲的兒童 (其中 66 人為男童;75 人為女童),利用赫特量表去量度研究對象的自我概念。而本研究亦採用了實驗過程方式以比較研究對象在實驗前及實驗後的分別。

應用戲劇教學法培訓對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和自我反思的促進作用 |DaTEAsia 第2卷

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應用戲劇研究|

本文通過質性研究方法,對經過應用戲劇教學法培訓的 12 名小學教 師的第一次培訓反思進行文本分析,結果發現,培訓充分調動起教師的參與情緒,教師在培訓過程投入中體驗到激情、快樂和放鬆,釋放了教師的壓力;培訓還自然地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使教師對自己和同事的潛力、創造力有了新的發現,教師變得更為自信與開放,願意接受新的方法和對自己的新挑戰;從情緒調整、自我認識和對他人認識與相互關係方面對教師心理健康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對自己原有教學開始反思,真正的換位思考帶來內心的觸動,拓展了教師看待問題的視角,促進了教師自我反思力的提升。

二十一世紀臺灣小學戲劇教育現狀觀察|DaTEAsia 第2卷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應用戲劇研究|

臺灣自從 2001 年開始實施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 文」課程領域中,戲劇逐漸成為受注意的教學應用媒介。 我們可以從現代戲劇和傳統戲劇兩個範疇去觀察當前臺灣小學校園裡實施戲劇教育的現狀。現代戲劇部分,戲劇教學方法在國小的應用,以創作性戲劇和教育戲劇兩種模式為主,兼具欣賞表演與介入劇情產生互動對話,激發學生創造力與審美能力,進而引導至跨學科的問題學習與解決。傳統戲劇雖然不像創作性戲劇或教育戲劇,而是偏重技藝表演為主,且傳承傳統藝術的意圖明顯,如臺北市平等國小「巧宛然」這樣深耕布袋戲有成的案例。本研究除了分析戲劇教育現狀,同時觀察戲劇教育的限制與不足,期能提出反省與建議。

從學習型組織創建戲劇教育之發條件──以「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小學」的個案為例|DaTEAsia 第2卷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應用戲劇研究|

本文以個案研究方法,深入、微觀地探討一所香港小學如何本著 「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sation)的理念,營造合適的條件引入和發展戲劇教育,從借助外界資源開始,引入課程與人力資源,然後有效地建立教師協作教學與交流平台,築起一支強大的教學團隊,並發展出一個整全、宏觀的戲劇課程觀。本文著重討論該校在組織管理上如何落實「人本主義」的領導理念,促進教師增能,型塑教師、家長、學生與管理層共享願景和教育視野,為戲劇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

戲劇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關係探析|DaTEAsia 第1卷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戲劇教育, 應用戲劇研究|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教育的一個嚴峻問題,本文旨在探討戲劇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的關係。通過對浙江省杭州市大中小學生共 800 人的抽樣問卷調查可知,中小學生參加戲劇活動較多者,與參加戲劇活動較少者相比,前者比後者表現出較少的對人焦慮傾向;在孤獨、過敏、衝動傾向方面,參與戲劇活動較少的學生要比戲劇活動較多的學生強烈,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隱患。大學喜歡戲劇組的學生,其幸福感水平要明顯高于不喜歡戲劇組,喜歡戲劇組學生應付方式采用不成熟的「幻想」明顯低于不喜歡戲劇組;參加過戲劇表演組學生,其應付方式采用成熟的「求助」要明顯高于未參加過戲劇表演組。可以得出結論︰戲劇教育與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之間存在密切關係,戲劇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戲劇教育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和途徑。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