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種誌戲劇

線上自傳式人種誌劇 See You Zoom 的導演反思筆記——香港人在戲劇性的2020年下的生活(英文文章) | DaTEAsia 第10卷

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作者在2019冠狀病毒病自願居家隔離期間,透過視頻會議軟件Zoom來創作和演出自傳式人種誌劇See You Zoom系列(2020年2月至10月)。本文為作者以導演身份對此創作的反思。自2019年中以來,在社會事件和疫情的持續影響下,作者基於渴望聯繫社區內不同人士而開展了這一創作旅程,並在途中遇上種種挑戰。透過是次經驗,作者對於全程在Zoom上編作、排練和進行現場演出有所發現及洞察。作者在以下三方面反思了線上劇場建構:(i) 在未能與演員實體同場的情況下共同創作 (ii) 運用公共和私人空間的關係,以及 (iii) 管理Zoom觀眾的參與度。

另一條創作路 : 一個運用身體和隱喻的集體編作人種誌戲劇|DaTEAsia 第7卷

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應用戲劇研究|

《塗丫》是一齣集體編作的人種誌劇場,研究12位來自香港不同家庭背景及社經位置的6至12歲兒童的生活狀況,並在2015年5月於香港文化中心公演。是次研究是關於我們藉著《塗丫》去探討研究編作演員(下稱「研編演員」)在人種誌劇場的創作過程中,如何體現、轉化及呈現相關數據資料,以及創作過程如何讓研編演員對研究對象、自己,以至人種誌劇場的編作方法及美學有更多的認識。我們記錄了8位研編演員的編作過程以進行研究,亦在劇場採排的後段與所有研編演員進行了小組訪談,以了解更多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經驗及發現。研究發現以形體、風格、隱喻主導並不斷作反思及回饋的編演形式,為研編演員提供了一個美學空間去更深入了解有關數據資料,及感悟自我與兒童生活經驗之間的密切連繫。這個美學空間對人種誌劇場作為應用劇場的轉化能力、真實性、研究作用、教育和藝術價值都有重要的意義。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