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學
另一條創作路 : 一個運用身體和隱喻的集體編作人種誌戲劇|DaTEAsia 第7卷
《塗丫》是一齣集體編作的人種誌劇場,研究12位來自香港不同家庭背景及社經位置的6至12歲兒童的生活狀況,並在2015年5月於香港文化中心公演。是次研究是關於我們藉著《塗丫》去探討研究編作演員(下稱「研編演員」)在人種誌劇場的創作過程中,如何體現、轉化及呈現相關數據資料,以及創作過程如何讓研編演員對研究對象、自己,以至人種誌劇場的編作方法及美學有更多的認識。我們記錄了8位研編演員的編作過程以進行研究,亦在劇場採排的後段與所有研編演員進行了小組訪談,以了解更多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經驗及發現。研究發現以形體、風格、隱喻主導並不斷作反思及回饋的編演形式,為研編演員提供了一個美學空間去更深入了解有關數據資料,及感悟自我與兒童生活經驗之間的密切連繫。這個美學空間對人種誌劇場作為應用劇場的轉化能力、真實性、研究作用、教育和藝術價值都有重要的意義。
從即興戲劇體驗討論香港幼兒美感教育環境|DaTEAsia 第7卷
美感發展是香港學前教育的四大幼兒發展目標之一,其主要作用在於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但是,香港有關於幼兒美感環境的研究比較匱乏。就作者近期有關幼兒美感經驗研究分析所得,幼兒是透過練習「果敢、內省和同理心」來體驗美感。延伸自該研究結果並結合美學、即興戲劇及教育等理論,本文主張實體和非實體環境均是建立幼兒美感意識和體驗美感的關鍵條件。在非實體的環境中,以教師的教學觀點及實踐為最基本的因素。本文將闡述美感環境對香港幼兒美感經驗的影響,以及深入探討在非實體的美感環境中教師的角色、教學取向和教學法。
兒童劇場的觀眾互動——為何而動?該如何動? |DaTEAsia 第7卷
觀眾互動是否為兒童劇場不可或缺的元素,向來有不同的看法。有 人認為孩童天性好動、不耐久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劇場裡的 互動能吸引孩童的注意力,滿足好動的需求,因此視為必要。但也 有人認為觀眾參與會中斷故事節奏、甚至干擾演出而不樂見。然 而,兒童劇場顧名思義是以兒童為主的劇場演出,兒童的特質與需 求應為創作的重要考量。
故事、戲劇和魔法: 戲劇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DaTEAsia 第5卷
本文依據本人於2014年6月應邀於南京師範大學《兒童戲劇教育國 際大會2014》所發表的專題演講而寫成。該會議的主題為「戲劇,讓兒童享受夢想」,我選擇以兩個實例來探討該主題。我的意圖是激發各人思考戲劇於兒童的社交、德育以及語文學習的特定貢獻方式。文章並非在於窮舉方法,而是期望引發各人注意某些重要的考 量。具體來說,我希望集中於兒童喜愛和能力所及的戲劇和能夠促使上述學習出現的、起關鍵角色的教學法。
應用戲劇理論初探 |DaTEAsia 第3卷
應用戲劇近年來在台灣被廣泛推廣、實踐於各個場域中,若干推動者和參與者實際領受了當劇場與生活產生聯結、甚至對話時所產生的效益。 有鑒於此,本文首先綜整國內外學界針對應用戲劇定義、內涵提出的描述、闡釋,勾勒應用戲劇領域的輪廓;繼之關切劇場實踐的影響力與有 效性,從戲劇的本質探究應用戲劇的理論基礎;最後參酌相關學者的反思,檢視與應用戲劇有關的議題。
幼兒美感教育的戲劇賞析:以創作性戲劇為例|DaTEAsia 第2卷
隨著學前幼兒教育改革,幼兒教育課程中的藝術教育倡議美感培養,強調學習經驗的統整,讓幼兒在團體互動的溝通過程中建立自發性,學習多元的藝術知覺及表達能力。若幼兒能以遊戲方式、連結生活經驗,投入即興創作乃至戲劇演出,更能將戲劇經驗與其他學習經驗連結,強化學習成效。本研究主要從美感教育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省思在戲劇賞析運用創作性戲劇作為戲劇策略的可能性。本研究的結論是︰﹙一﹚美感教育的戲劇賞析以創作性戲劇作為教學策略能連結學前幼教課程;﹙二﹚幼兒美感教育的戲劇賞析教學有助提升幼兒的想像力、創作力與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