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戲劇與理論

兒童劇場的觀眾互動——為何而動?該如何動? |DaTEAsia 第7卷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兒童戲劇, 應用戲劇研究|

觀眾互動是否為兒童劇場不可或缺的元素,向來有不同的看法。有 人認為孩童天性好動、不耐久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劇場裡的 互動能吸引孩童的注意力,滿足好動的需求,因此視為必要。但也 有人認為觀眾參與會中斷故事節奏、甚至干擾演出而不樂見。然 而,兒童劇場顧名思義是以兒童為主的劇場演出,兒童的特質與需 求應為創作的重要考量。

台灣應用戲劇人才培育的理念實踐 與挑戰:以南大戲劇系創作性的應 用課程之創作與實習為例|DaTEAsia 第6卷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應用戲劇研究|

本文以台灣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培養應用戲劇人才的 課程設計理念與實際的課程執行方式,和學生進入社區實習的實際 方案過程與成果來做示範,演示應用戲劇人才培育的方法與重要的 精神及理念與目標,同時也論述和分析台灣的政經社會與文化背景 如何和應用戲劇的興起之間的互動關係。文中並透過新興的藝術教 育學與藝術的對話性與倫理性的創作理論,來闡述應用戲劇的人才 培育與當代重要藝術思潮與創作方法之間的緊密關係,裨能啟發亞 洲與全球更多的應用戲劇教育與創作的推廣與實踐。

NYU Forum on Educational Theatre|DaTEAsia 第6卷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應用戲劇研究|

NYU Forum on Educational Theatre is the 13th annual forum held by the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heatre, NYU Steinhardt. The Forum attracted over 120 delegates from North America and Asia-Pacific regions, and a small attendance of postgraduates. There were about 70 paper and narrative presentations, and 50 workshops and performances.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IACS) Conference 2015 Undercurrents: Unearthing Hidden Social and Discursive Practices|DaTEAsia 第5卷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應用戲劇研究|

I was propelled to review th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IACS) Conference 2015 partly because of my trainings in both cultural studies and drama education, and partly because of the few amazing drama and theatre works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開展戲劇為希望教育學 (英文文章)|DaTEAsia 第4卷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戲劇教育|

此演講參考自保羅.弗雷勒的《希望教育學》(1992)及其信念──我們需要希望,猶如「一條魚需要水」。在此書中,弗雷勒委託我們一項任務:「無論有怎樣的障礙,都要為希望找到生機」。21世紀初,我們經歷了很多或令人質疑希望的生活經驗。本文作者提出以戲劇為希望的教育學,建議無論今天或明日,我們的角色都是與學生一起在戲劇中想像、希望、同情,並嘗試理解自己及他人。

糾纏的身分:戲劇作為探究方法 (英文文章)|DaTEAsia 第4卷

一般應用劇場理論,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應用劇場形式, 過程戲劇, 應用戲劇研究|

本文以案例分析,闡述如何以過程戲劇創造空間來鼓勵多元文 化對話,以回應教育日漸趨向全球化的情況。超過十年前, Ackroyd 與 Pilkington 為兒童改編及製作一套戲劇演出,以挑 戰本質主義者的假設,及主動地建構英國本土上的個人身分。本文後續 Ackroyd 與 Pilkington 的研究,目的是以戲劇為方法, 在後殖民的處境裏探索及聆聽兒童來發展資料。本文闡述這個方法時,以 Clandinin 與 Connelly 的三維探究空間為框架,編寫 兒童的小故事,猶如他們與作者一同遊歷,時而進入時而離開想 像中的世界。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