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字串「2024 Realistic JN0-351 Test Prep - Enterprise Routing and Switching, Specialist (JNCIS-ENT) Exam Dumps Collection Pass Guaranteed Quiz 🛑 Search for ( JN0-351 ) and download exam materials for free through ➽ www.pdfvce.com 🢪 🧀Valid JN0-351 Test Pass4sure」620 搜尋結果

Zoom技術支援義工 (testing)

2021-08-19|

負責工作: 為TEFO職員及嘉賓提供技術支援以確保Zoom能在活動進行期間暢順運作。 在活動進行期間擷取螢幕截圖以記錄參加者參與活動及互動的情況。 工作要求: 熟悉Zoom的操作,包括Breakout Rooms,Spotlight speakers/ participants,解決視訊和音訊問題及其他技術問題) 中、英文程度良好,能操流利粵語及普通話。 服務時段:2星期 服務時數:10-15小時 工作地點:大埔藝術中心或在家工作,可商議...

應用劇場@社區計劃《聽說大埔》2023-2024 劇場遊戲工作坊活動回顧 

2024-06-30|TEFO 活動報導, 劇場遊戲|

2023年8-11月▸劇場遊戲工作坊 ▸相關文章 劇場遊戲工作坊,不但教會學員「玩」遊戲,還教會學員「帶」遊戲!令學員能成為參與者的同時,亦有能力成為一位引導者。工作坊結束之後,各組的學員到訪不同社福機構實踐,讓他們親自設計、帶領工作坊,與社區內不同人士連結,鼓勵大家一同想像、表達! 2023年10-12月▸劇場遊戲工作坊:社區服務實踐 劇場遊戲工作坊於9-10月完成最後一節的課堂,但學員的學習從未止步! 於10月-12月期間,劇場遊戲工作坊學員,化身成藝術藝工,服務大埔區內超過10間社會服務機構和學校,服務人數多達500人! 他們在劇場遊戲工作坊中所學到的劇場遊戲、遊戲變奏、工作坊規劃、引導技巧等,實踐於社區之中,與不同背景、年齡的社區人士,以「劇場遊戲」展開對話!...

應用劇場@社區計劃《聽說大埔》2023-24 全年活動回顧

2024-06-30|一般應用劇場實踐, TEFO 活動報導, 論壇劇場, 一人一故事劇場, 過程戲劇|

▍《聽說大埔》計劃 藝術,就在你身邊。 康文署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太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及香港青年協會大埔青年空間合作,在大埔區推行「十八有藝」社區演藝計劃,透過可延續及深化的活動在區內推廣表演藝術,讓市民觀賞之外,更可以參與其中,親身體驗藝術如何令大眾與社區更有活力。《聽說大埔》計劃已於大埔紥根兩年,致力於區內展示應用劇場來探索個人與社區故事如何訴說、傾聽、展現、詮釋,鼓勵大眾透過社區藝術手法連結其他人共同進行「社區聽說」,營造社區分享文化。第三年的《聽說大埔》將繼續以應用劇場推廣「如何聽、怎樣說」的理念,進一步將社區藝術帶入大眾日常生活的小社區,建立更深刻的連結。 ▍《聽說大埔》2023-2024 全年計劃專頁 Facebook專頁 Instagram專頁 ▍全年活動回顧影片 ▍活動回顧内容 劇場遊戲工作坊及社區服務實踐 社區論壇劇場工作坊及展演 説故事劇場工作坊 論壇劇場工作坊 ▍《聽說大埔》應用劇場@社區藝術月 ॰॰3個週末,4種戲劇手法,10場演出,1個工作坊 + 1場實踐經驗分享॰॰ 來到本年度計劃尾聲,我們集結學員的成果展演,以及過往學員演出、專業劇團演出、實踐分享講座和體驗工作坊等,策劃「應用劇場@社區藝術月」,讓大埔街坊感受濃厚的社區藝術氣氛,以藝術連結彼此,進一步感受「聽說文化」! 主辦 藝團 支持機構 支持機構...

公開實驗室③|實驗室成果分享資源庫|應用劇場What′s Next? 2023-2024

2024-06-30|TEFO 活動報導|

雛型 (Prototype) 公開實驗室 公開實驗室繼續由種子藝術家帶領,連同一眾的共創成員,透過試玩雛型 (prototype),在思考和創意上互相碰撞,滋養各自的創作。公開實驗室③以「如何用多媒體結合擴增實境 (AR) 豐富故事?」為主題,種子藝術家於碎片化的敍事互動中加入擴增實境 (AR) 元素,提供多元的敍事方式及呈現,嘗試豐富參加者的互動體驗及投入感。體驗過後,共創成員直接投入創作,分組創作互動機制。 共創成員回饋 種子藝術家後記...

應用劇場中的劇場遊戲

2021-08-03|從身體感受生活|譚文晶, 劇場遊戲|

TEFO 的其中一項工作是推廣應用劇場給更多社工、老師及公眾人士,讓應用劇場成為其中一種社區/教育介入手法。這段日子特別花了心思去推廣劇場遊戲,我不時也會問自己,究竟劇場遊戲與應用劇場的關係是什麼? 隨著這思路,先回顧應用劇場有四大特點﹕ 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不單以娛樂為目標 強調互動、參與,以用家為中心 重視過程,而且不一定有表演 有一些特定的形式和手法,例如﹕一人一故事劇場、論壇劇場、過程戲劇、教育劇場等 而「劇場遊戲」其實是應用劇場精神的一個載體,我們一直強調的並不是玩什麼遊戲,我們更關心的是﹕ 為什麼要選這個遊戲? 玩家需要什麼? 玩的過程我們想引導玩家有什麼反思? 所以不論是早前的「劇場遊戲共學社」或「劇場遊戲博物館」,即使參加者帶著「攞料」「學新game 」的原因來,但我們經常強調不是「玩到」遊戲而已,更重要是如何「帶好」一個遊戲。而「帶好」一個遊戲背後,其實是需要引導技巧,而引導技巧包括思考﹕ 玩家需要什麼? (影響你選擇玩什麼) 想玩家經驗什麼?(影響你如何引導玩家經驗) 如何一步步設計遊戲進程? 如何視乎當下玩家的需要而應變引導策略? 而以上這些預備和思考,是適用於所有應用劇場手法,所以「帶好劇場遊戲」是應用劇場工作者的基本功。有了帶好「劇場遊戲」的基本功,若要應用到應用劇場的不同手法時,便要再針對不同的手法去學習編劇、導演、演員等其他劇場藝術有關功夫了。 你又覺得「劇場遊戲」和「應用劇場」有什麼關係呢? 「劇場遊戲」中什麼元素,最能應用於「應用劇場」的不同形式/手法? ========================================================= 參觀「劇場遊戲博物館」﹕http://www.theatregamemuseum.tefo.hk/ 更多關於「劇場遊戲」的影片︰https://bit.ly/3CpDngd...

中港台藝術教育政策的現況和面對的挑戰──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兩岸三地戲劇教育交流研討內容摘錄

2012-05-02|TEFO 活動報導|

...兩岸三地的教學制度改制 在談論藝術教育發展之前,先從最根本的教學制度說起。香港於回歸後進行教育改革,實施「3-3-4」新高中學制,與台灣及內地接軌。台灣也在 2000 年期間推行「九年一貫」,重組中小學的課程與內容。內地則因近年社會發展迅速,因社會對教育的觀念有所改變,過往重視數理科成績,現在則重視學生主動學習,全人發展。 從學制而言,兩岸三地的教學制度都是六年小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學課程。而課程內容上,兩岸三地中小學的學習領域實有不少相似之處,詳見此表。 其中,科學範疇通常包括生物、化學、物理;社會涵蓋歷史、地理;台灣及中國內地在學習領域上的綜合活動,與香港的「課外活動」大同小異。 改革以後,老師往往要任教本科專業以外的學科,影響教學質素。由上表可見,各學科教授的不僅限於單一的專業知識,當各個學習領域的層面涉獵多個範疇的知識,可以預計老師在教學上會面對不少困難。例如蔡清華教授提到,台灣的自然和生活科技是由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球科學構成的,但大學裏沒有自然和生活科技系,只有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無論由以上其中一系畢業的老師,都要教自然和生活科技,即教導他們本科專業以外的學科,結果老師叫苦連天。 藝術教育的師資和各界支援 藝術教育同樣面對類似的教學困難。蔡教授指出,台灣學制由從前的音樂及美術(主要是視覺藝術),轉變至現時的藝術與人文科,在課程中加入表演藝術,但學校卻從來都沒有表演藝術的老師,師資不足的問題一直存在。蔡教授自己也感同身受,他分享了最初任教國中英文的時候,就要兼教美術科。這個問題近十二年來還沒有解決,台灣學校的表演藝術老師的比率仍然偏低;由於升學試不考音樂及美術,令很多學校忽略,而找其他科目老師兼課,教學質素無疑會受影響。 這個問題也引起了香港的梁兆棠校長的共鳴。梁校長一直修讀英文科及數學科,但在中學初任教職的時候,卻要兼教一竅不通的美術科。雖然他認為這是讓老師學習的好機會,但他也認同蔡教授所言,對教學質素有影響。梁校長說:「以美術科為例,任教老師不懂美術,上課只好用剪貼套裝,為學生作品評分便完事,學生沒有興趣學習,只是跟從指示,好像令美術也有標準答案似的。音樂科也一樣,學生只會唱出數首琅琅上口的歌曲,學生音樂水平可想而知。」 儘管如此,梁校長對教學支援及推動方面的發展是樂觀的。他指出以上是三十多年前的情況,在香港特區成立後,政府著意推動教育改革,情況已經改善。梁校長觀察到香港在藝術教育方面已經逐漸做到「專科專教」,而且學生發展多元化,在藝術領域的學習多樣。另外,副學士課程培養出很多這類的學生,藝術團體多如雨後春筍,也有助本地藝術教育的推展。 另一方面,梁校長強調政府支持的重要性,他說:「課程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揮棒,如果政府不主力帶動這個教育改革,相信沒有可能令教育或學校校本推行。」然而,政府的支持未必能保證教改成功。台灣推行的教育改革及藝術政策十分值得香港借鑒。蔡教授回憶台灣教改的情況,提到台灣在民進黨選舉上戰勝國民黨之後,希望教育上有全新景象,可是沒有很多的準備,只有兩年的討論就執行,準備不夠充分。 蔡教授補充,對於台灣藝術方面師資不足的問題,其解決方法與香港的頗為相似,那就是學校跟藝文團體合作,聘請藝文團體培養學校的音樂和美術老師,讓他們多了解表演藝術,兼教表演藝術。推行藝術教育是需要整個社會的支持和參與的,這正是梁校長所希望香港能做到的:「全社會總動員推動人民素質,讓學生未來在推動藝術探索有進一步的發展」。 縱使蔡教授提到教改有不足之處,但是地區政府在支援藝術教育發展方面下了不少苦功,成效不容忽視。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藝術與人文領域專任輔導員吳青燁補充,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建置了一個名為「高雄市藝文團體與學校交流平台(A.R.M.)」的網站1,以這個開放和免費的平台為中介,由藝團提供計劃或資源,或者學校提出需求,因應個別的要求自行配對,促成藝團與學校雙方的合作。平台的其中一個目的是「透過藝術進校園,增加學生參與藝文活動的機會,使藝術生活化,提升學生美學素養,並抒解學校排課及師資不足的困境。」而高雄市政府也會在資金上支持藝術教育計劃,包括為學校提供參與各項藝文活動優惠折扣或免費票券,也為學校及藝團提供部分經費之協助。此外,高雄市政府自 2000 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高雄市兒童藝術教育節」,在社區不同地方舉辦多元化的藝術活動,令藝術教育不局限於教室。 中國內地課程改革和藝術教育政策方面,郝京華教授提到中小學的課程分為單科課程及綜合課程。前者是慣用的分科(例如音樂、美術),強調技能的發展;後者是綜合不同學科,包括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然而,郝教授沒有提及師資方面如何配合,只是指出隨着教育改革,老師的教育方法也在改變。現今教育重視的是以人為本,如郝教授所言:「課程設計要考慮到孩子的需要,加上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藝術教育的理念和展望 對於藝術教育的目標定位,兩岸三地都有共通之處。郝教授闡述,內地的教育由八十年代著重學生數理科的發展、知識的傳遞,至近年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主動學習,簡稱「素質教育」。同時也發展以人為本的全人教育,重視創新精神。郝教授指出:「所有的教育都是以『抽象與具象融為一體』及『多種藝術形式融為一體』,組合成綜合性的單元,形成連繫。」由過去過分著重書本知識,現在由社會的角度考慮學生需要甚麼知識,由學生來選擇。 簡單而言,現階段兩岸三地的教育及課程特點是多元的,教學方式也要多樣化,教學的目標不限於技術培訓,同時重視藝術賞析、創作力及反思評價能力。以中國內地的綜合藝術教育為例,郝教授列舉其目標定位,強調的是對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能力、表現與創作能力、反思評價能力。這理念與香港教育改革的目標不謀而合,正如梁校長所說:「藝術不單是技術能力的問題,而是最終促進學生鑑賞和培養興趣。」 梁校長說明現在的教育改革,是希望學生得到持續的充實學習,在不同的學習領域會有一定的創意。政府提倡不同的藝術發展,讓學生最終擁有不同的學習經歷,由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藝術,把學習經歷與生活聯繫。 這目標與藝術教育的理念如出一轍。梁校長強調,藝術教育提出尊重不同地區的文化,重視價值觀、態度、好奇心、個性發展和創造力。他說:「整個藝術的觀念,大家都重視多元化及多種途徑推動。不單是視覺藝術,舞蹈、電影,在整個香港生活中包含豐富。學生和家長都應了解,學習不能只完成大學的學術性課程,或者只傾向一些貌似有更多就業機會的學科,而是應該讓學童認識未來的發展。」這正是推動藝術教育的意義。 備註:「兩岸三地戲劇教育交流研討會」資料 主辦: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日期:2012年5月2日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演講廳 有關網址:http://www.mingri.org.hk/?a=doc&id=488 參考資料: 1 高雄市藝文團體與學校交流平台(A.R.M.)。網址:http://art.spec.kh.edu.tw/index.php...

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嗎?

咦,

你輸入的關鍵字沒有結果……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有時需要不斷地試驗才能成功,你不如再輸入另一個關鍵字試一試!

若果你仍未尋獲所需?

歡迎告訴我們你的需要!

感謝您的留言。已發送。
嘗試發送您的消息時出錯。請稍後再試。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