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與說——我們如何與人產生連結?〉

《聽說大埔》2023-2024 「劇場遊戲工作坊」,為街坊提供劇場遊戲帶領的訓練,並與社區內不同機構合作,讓學員受訓後可以到社區中實踐,以劇場遊戲服務區內人士,連結不同群體。

不計對錯與輸贏的劇場遊戲,是種面對生活的態度

劇場遊戲透過開發參與者的自覺,放下慣性思維與行為,放鬆與人互動、即興創作。《聽說大埔》2023-2024 劇場遊戲工作坊導師Ginny在訓練學員時也強調,劇場遊戲的玩法,以至規則都有可變的彈性。正是這種開放性能夠令人享受過程,輸贏從來不是劇場遊戲關注的目的,亦不存在對與錯。玩劇場遊戲就是一段能夠放鬆,包容自己,接納他人的過程。這種放下成敗得失的狀態,能夠幫助參與者對日常生活經驗產生新的感悟,放下現實中某些執著,有利身心健康發展,不易被生活壓力打垮。過程中,參與者會對自己身體、情感增加了覺察,更加了解自己,才能夠清楚自己的需要,亦知道該如何幫助自己、善待自己。

對服務對象產生期望落差,正是因為開始了解

參與劇場遊戲工作坊的學員不只是參與劇場遊戲,更學習帶領劇場遊戲,成為引導者。Ginny 提到,工作坊由訓練到落區實踐,都充滿跨代共融的元素。帶領者當中,有長者、中年人、年輕人,他們合作創作與帶領劇場遊戲,而當他們到社福機構、學校帶領劇場遊戲的時候,服務對象有長者、中學生、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等等。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的人相遇,接觸平常不會接觸到的群體,彷彿社區中的不同面貌交疊,豐富了各人對社區人士的認識和想像。

我們於日常生活中,因為生活經驗和生活軌跡的限制,可能難以接觸與自己距離較遠的群體。而我們卻容易對特定群體存在既有認知或預想。接觸不同社區人士,實踐帶領劇場遊戲,學員最多的感受就是對對象產生期望落差。譬如工作坊學員阿晴提到,起初擔心長者未能理解或是未能投入他們設計的劇場遊戲,但實際是長者們相當投入,甚至他們玩的時候展現了大家意想不到的創意。

其他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學員特意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設計多種多元的劇場遊戲,因為擔心他們專注力不足,事後卻發現應該給予特定遊戲更多的時間,兒童才有更多時間投入,一旦投入其中,他們比誰也更為專注。Ginny表示,不論是在帶領劇場遊戲的途中調節,還是活動完結後反思,再作出修定,這個過程作為經驗的累積,當中充滿著期望落差,但發現存在落差,便引證著我們對其他人的不了解。要與人產生連結,正是要親身去互動、了解。

遊戲連結生活,我們都有與人產生連結的能力

阿晴最深刻的是一位獨居老人在活動完結後給予回饋,衷心感謝學員們的準備,因為平日很少人關心和陪伴他們,活動讓他感到很快樂。劇場遊戲給予參與者一個輕輕、安全、沒有對錯、不計較輸贏的體驗,過程中除了玩樂,參與者還會於一定引導下不自覺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劇場遊戲作為一種與人連結的切入點,為我們提供了思考的方向,關於遊戲與生活的關係、自我與他人的覺察、以及與人產生連結的同理心與關懷。

分享此文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