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跟記錄是很重要的,唯有這樣,我們才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群人默默地在耕耘;他們以戲劇作為媒介,並且運用在不同的場域。」這是我對於澳門應用劇場協會近期主辦交流講座的感想,也是我書寫本文的原因。本文邀請了澳門應用劇場協會創辦人徐靈芝進行訪談,從而了解該會成立的目的以及發展狀況。
談及當初為何會成立協會,創辦人徐靈芝提到,在完成香港的碩士學位後就有創立協會的念頭,當時的她感受到戲劇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於是著手向前輩了解本地戲劇教育的發展及缺失,及後召集志同道合或者戲劇教育畢業的相關人士,在2019年一起創立澳門應用劇場協會。協會也明確訂立了發展方向,像是舉辦交流活動及培訓課程、出版相關的讀物、以及留下相關的記錄。
在交流活動方面,澳門應用劇場協會於今年11月9日舉辦《戲劇如何在學校社區劇場之間「活」用?【兒童篇】》系列講座,講座有三個大主題,分別是學校巡演、社區演出以及劇場演出,協會邀請了將近十位來自中港澳三地的嘉賓分享過往的經驗和想法。該會並非首次舉辦相關講座,早在2022年7月份,他們已舉辦「校園戲劇教學經驗」網上分享會,當時邀請了四位澳門幼稚園、小學、中學的全職或兼職戲劇老師,分享他們在澳門教學體制內推行戲劇的經驗。徐靈芝提到當時因為疫情,只能做網上分享會,反應比預期好,也發現很多人對這類講座很感興趣,那時候就希望在未來可以繼續舉辦戲劇教育相關的講座。
對於一天內安排如此豐富的內容,聽眾能否好好吸收,又或者講者是否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分享?靈芝表示這些都經過團隊的考量,如果舉辦分享會的日數變多,講者及參與者未必能全部出席,除了參與者外,她也很希望同行之間都能聽到彼此的分享,因為這是很難得的聚會;所以最後決定讓每個團隊作簡單卻精要的分享,讓與會人士在短時間內都可以聆聽到戲劇在學校社區劇場之間的運用。「今年是兒童篇,未來將會有青少年、成人、老人等,我們希望可以每隔兩年舉辦一次。因為這是個很好的平台,大家可以藉此分享自己的實踐經驗,我會繼續邀請不同地區的人來參與分享,擴闊彼此的視野。」靈芝堅定地述說著。
另外,該會本著「我們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戲劇教育參考書!」的理念,在今年出版了《魔法故事口袋:A-Z故事錦囊——給兒童教師及家長的筆記》,該書作者徐靈芝、黃詠芝及插畫師陳詩樂,以A至Z共26個英文,各自代表一個玩故事的妙招,讓教師跟家長在說故事之餘,也可以好好玩故事;他們更希望在未來可以出版更多戲劇工具書,並以更有趣的方式推廣戲劇教育,從而讓我們身處的地方會因為戲劇而變得不一樣。
從2019年成立至今,澳門應用劇場協會一直在「實踐、推廣、記錄」,徐靈芝希望在團隊有實踐能力的時候,能夠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資源。雖然現在物資資訊很豐盛,但希望除了在知識層面上,他們也可以在戲劇裡面感受這個世界,並且從中學會想像、同理及共情;而透過文字的記錄,他們能夠追溯澳門戲劇教育的發展及歷史,如果這件事情從我們現在開始進行,未來就有延續下去的可能性。
標籤: